首页 > 天津·养老 > 首页
媒体聚焦丨人民网:天津不断深化为“老”服务 “食”“医”举措惠及老年群体

全文如下: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近日,在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办好民生实事”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相关部门就2024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民生实事的有关情况做系统梳理,介绍一年来天津在为“老”服务举措方面的亮点工作。


“食”事再加码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食”事。


“为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我们实行‘两边补’。”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付卫兵说,一边是补老人,即“老年人助餐补贴”。在老人家食堂就餐的补贴对象,每人每餐补贴3元,每日补贴一餐(早、中、晚不限),每周不超过五次。助餐补贴不发放现金,在老年人支付就餐费用时通过优惠扣减体现,目的是确保补贴用于就餐。另一边是补食堂,即“老人家食堂运营补贴”。运营补贴与老年人助餐补贴对应产生,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享受1次老年人助餐补贴,老人家食堂可获2元的运营补贴。通过联动补贴方式,确保补贴资金精准用于激励食堂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把老年助餐补贴覆盖范围扩大至70岁以上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新增受益人口6万人。”付卫兵介绍说,目前可以享受补贴的老人朋友包括:天津市户籍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天津市户籍70周岁及以上的探访关爱服务对象,包括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且失能等级达重度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天津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中60周岁(含)至69周岁(含)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


“医”靠更坚实


人到老年,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身心健康。


“老人年是我们服务的重点人群。为了方便老年人就医,我们首先加快提升医疗机构适老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疾控局局长韩金艳表示,截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63.1%,同时,实施老年医学人才脱产培训,今年培训医务人员60人,2021年至今累计培训205人。此外,天津持续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确保2025年底能达到85%的目标任务。


韩金艳说,天津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76家,医养结合床位21211张,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1221对,签约合作服务率保持100%;推动河西区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和南开区、蓟州区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项目,开展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和安宁疗护人才培训项目,本年度共培训328人。


与此同时,天津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举行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实施老年营养改善、老年心理关爱行动,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提供健康指导、咨询、义诊等服务,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医”路更畅通


畅通老年人就医路,线上挂号、缴费是重要一环。


“信息化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各项改革的落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此,天津打造医保信息平台。”市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明远表示。平台创新“适老化”服务,解决线上挂号难题,让老年人“医”路畅通。


杨明远说,医保部门着力推动从“建平台”向“用好平台”转变,持续赋能经办服务,提升参保群众就医报销体验。大力推广“三电子、两支付”,1165万参保群众激活了“电子医保码”,激活率达98.18%,医保服务迈入“码时代”。上线电子处方、电子票据,今年以来649家医疗机构流转电子处方125万例,方便患者取药。推广移动支付、一码付,就医群众实现掌上结算、快捷结算,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向1100余家基层医院,投放了2700台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实现“刷脸就医”,有效解决参保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忘带医保卡或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等就医报销难题。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