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遍布城乡的基层民政干部、乡村和社区的协理员功不可没,他们常年扎根基层,心系困难家庭、特困人员的急难愁盼,问需求、跑手续、查落实,做帮扶,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爱之情,为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了大量好事实事,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我们将根据各区推荐的先进人物事迹,陆续编发人物特写,以期引发更多的关注,扎实推进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机结合,聚集更多的慈善资源助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温暖人心。


满满的温馨记忆


扎根基层的三十多年里,楫永梅经历了民政工作职能的几次重要变迁,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我们在采访时,朴实无华的楫永梅,讲起自己的工作经历,一开始表情还很平静,渐渐地脸上呈现出略显苍茫的神色,话语中充满了对人生、对事业的感悟……楫永梅说:“至今仍然难忘1998年长江流域、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以及多次对口支援甘肃、承德募集扶贫物资和资金的经历,那时还很年轻,在老科长马强的带领下,不怕累、不怕难,一心一意干工作,心里很踏实,每次顺利完成任务心里都特别畅快。”
楫永梅说,近些年最难忘的是2023年参与一线防洪的经历。当年7月底8月初华北地区极端降雨,引发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 辛口镇地处蓄滞洪区,第六埠等村庄洪水汹涌,险情不断,排查转移群众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安危更是重中之重。在区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部署指挥下,我连续多日参加排查转移工作,还参加了一线大堤值守,连续奋战了15天,再一次经受了考验。
楫永梅介绍,从早些年的落实优待抚恤、救灾救济、殡葬改革政策,到现在的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救助,工作事项虽然减少了,但由于服务群体的扩大、救助事项的细化深化,审核比对把关事项、下村巡查走访更多了,职责任务也更重了,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有村委会干部来反映情况、沟通审批审核事项,每天的工作既忙碌又充实。
同事眼中的楫永梅


同事们说,老楫是一个有耐心有韧劲的人。
老楫总是把困难群众的急事、难事挂在心上,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对来访的救助对象总是热情接待,细致地讲解政策,站在救助对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他们不再感到“求助无门”,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2018年,全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查信息系统上线后,启动了全市性的核查,按照新的政策标准,全镇有几十个家庭因子女资产超标等原因被取消了低保待遇。面对群众的不理解,甚至躺在他的办公室里不走的举动,个别申请人情绪激动恶语相向时,楫永梅仍然耐心劝导,细致地讲解政策依据和低保动态管理原则,逐渐化解了群众情绪。
2019年,在全市范围的社会救助“筑基”工程排查中,他连续半年每天下村宣传政策,逐村走访困难户,建立了详细的工作台账,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新冠疫情期间,他多次跑各村了解情况,为封控困难群众运送物资,入户巡查特困人员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体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担当。
2020年10月,辛口镇政府被确定为审核确认权委托下放试点单位,2021年9月正式执行,老楫没有把政策熟、情况熟当优势,仍然认真学习政策法规,了解掌握其他部门民生政策特别是与低保政策相衔接的内容。
同事还介绍,老楫也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质朴而坚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政策规章办事,廉洁自律,婉拒了亲戚朋友的说情,树立了民政干部的良好形象。
楫永梅憧憬的事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深入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全市人民倍感振奋。其中就包括第六埠村,楫永梅作为第六埠村走出来的基层干部也倍感幸福倍受鼓舞。一年多来,他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继续为救助困难群众奔波联络,对困难求助及时进行核查并提出救助意见,关注并思考“救助+服务”机制创新问题,积极动员村居加强对困难群众的走访,他自己也积极协调解决群众的困难,日常工作更忙碌了,2024年共办理新增低保25户。
老楫说,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新水平。”作为乡镇基层干部,需要我们探索、担当的事情太多了,我要把困难群众的急事、难事挂在心上,及时反映基层救助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信息,同时,要勇于创新,探索救助+服务新方式,发动各类志愿服务和慈善帮扶力量在乡村开展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