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社会救助 > 工作动态
天津精准施策帮扶困难群众,确保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天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基本民生保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关于扎实稳住经济、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有关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深入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坚决兜住兜牢兜好基本民生底线。全市建立了“8+1”社会救助体系低保标准相对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前列,低保、特困供养、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加大投入 为困难群众增发生活补贴市民政、财政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及时落实民政部有关要求,为全市低保、低保边缘户家庭(原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所需资金由各区负担,市财政通过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给予各区80%转移支付补助。6月29前,已全额发放至15万困难群众手中,共发放1502.5万元。与此同时,天津及时关注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分析研判、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从7月1日开始,天津启动价补联动机制,为低保、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原低收入家庭)按照每人30元标准发放物价补贴,发放资金约为450万元

    多措并举落实民生兜底保障措施 7月5日,市民政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有关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17条措施角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有关要求。扎实做好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加强对未参加失业保险的无生活来源失业人员的救助帮扶,简化优化救助程序、逐步推行社会救助全流程线上办理。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可视情延长定期核查时限。积极鼓励具备就业条件的低保家庭成员及时务工就业,对已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并在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出低保标准后,给予六个月的渐退期。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截止到2022年6月,全市社会救助资金支出10.08亿元,将8568名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常规保障范围。

畅通渠道社会救助跑出加“速度”。天津积极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开通通社会救助市、区两级24小时服务热线,采取社会救助微信扫码“直通车”、微信扫描“天津民政”门户网站、天津民政公众号社会救助微信二维码、津心办APP社会救助栏目、直接向街道(乡镇)和村(社区)居委会求助等多渠道,完善求助信息接收、处置、转介、反馈工作流程,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持续推广运用“救急难”平台,开展社会救助“掌上办”服务,方便困难群众申办、查询相关救助业务。开通“社会救助自我评估”小程序,让群众“少跑腿”,通过微信小程序录入家庭基本情况,申请社会救助的群众就可初步判断是否符合民政救助要求,符合条件的,小程序会指引群众到户籍所在街镇提出申请。上线“社会救助经济状况核对授权”小程序,在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时,申请人无需到现场签署授权书,在家中通过小程序,完成人脸识别、电子授权等步骤,由信息“跑腿”完成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居住异地、行动不便等难题。

优化流程确保临时救助精准高效。积极落实“救急难”机制,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家庭及人员开展先行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加大未参保失业人员救助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本市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临时救助、低保等保障范围。对受疫情影响,连续三个月无法返岗复工,生活困难且无失业金保障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由务工地或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做好临时遇困的外来人员救助。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按照临时救助“急难型”救助程序直接实施临时救助,采取发放救助金、提供食宿、协助返回等救助方式给予救助有序推进社会救助“就近申请、全城协办”试点。截止到2022年6月,发放临时救助金8779.09万元,救助33759人次;发放“点球式”救助金405.91万元,救助2892人次。

多管齐下加大困难群众发现力度在确保低保制度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完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及时开展数据比对。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责任,定期组织动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通过走访摸排、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摸排力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救助需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不落一人,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或人员,尽快纳入低保、特困人员等保障范围。

    部门协同构建救助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低收入人口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了与人社、教育、住建、公安和总工会、残联等部门和群团组织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对全市20.4万低收入群众信息汇总。通过定期数据比对分析,强化监测预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资源,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消除了救助保障盲区,推进了精准救助。实现了瞄准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实施分类化、差异化救助,确保了困难群众及时干预、精准救助、综合帮扶。

    撬动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为解决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推动提高全市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推动“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深入开展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优化服务保障手段,强化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为救助对象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更专业、更精准的帮扶。今年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队无偿转运各类生活物资达80余吨,防疫物资达6万余件。2022年1月天津有关区发生疫情,市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向津南区民政局捐赠价值120余万元的米、面、油及茶包,联合滨海新区合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津南区民政局捐赠价值1万余元的10000个N95口罩。联合老促会为津南协调1500份米面油,5吨蔬菜,100件防寒服;为西青协调大米100袋,面100袋(均为10斤独立装)方便面100箱。天津市基金会及市慈善协会为此次疫情防控已捐赠支出款物4911.57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天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让救助更有力度、识别更有精度、帮扶更有温度,坚持底线思维“底”到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出实招、真解难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