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天津市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党组紧紧围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深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以“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为十二字工作目标,以“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为十字工作方法,全面推进民政工作提级上档。

一、2023年工作总结

)突出精准暖心,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在社会救助工作上,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规范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降低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申请门槛,实现救助对象整体平稳、动态进出、应保尽保。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铺开社会救助事项“一城通办”,实现困难群众在居住地就近办理低保等社会救助业务。开展“兜底解忧暖民心”专项行动,摸排困难群众7.5万户,边发现边解决群众诉求1603个。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动态掌握全市低收入群众家庭情况变化。社会救助工作荣获优秀档次,排名东部地区第一。全年共16104名困难群众新纳入保障范围,社会救助资金支出21.5亿元。在特殊群体福利保障上,创新政府主导、企业资助、院校承接开门合作模式,牵头出台首个京津冀基本民生领域协同标准《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出台《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信息共享比对工作办法》,在全国首个设立孤儿医疗救助资金池,财政部门单独核算保障,全额资助500余名孤儿参保、实行“一站式”结算。制定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精康融合行动方案,出台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产品目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制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发放管理工作,全年发放“两项补贴”4.73亿元,18.7万残疾人受益。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上,举办了首届“天津慈善奖”表彰大会,开展了“中华慈善日”系列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作用,全市基金会、慈善协会驰援我市抗洪救灾物资4850多万元,动员引导基金会募集资金1305.08万元,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广泛拓展福利彩票销售领域和场景,打造福彩融合商圈业态新模式,新增站点1324个,全年销售17.26亿元,筹集公益金5.34亿元。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上,在全国率先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终身寻亲”机制,率先开展区域性中心试点建设,打造“双城双中心”运行模式,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共救助3192人次,寻亲成功335人,累计为13名已落户人员接续寻亲成功,实现落户人员减量。

(二)加大开门合作,推进津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眼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推进“津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强基础,连续16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新建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建设养老床位3168张,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1100人。创新搭建“津牌养老服务智慧平台”,16个区全部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津南区、滨海新区2个区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获得中央预算资金支持1577万元。注重提质量,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搭建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框架。以河西区改革试点成果为模板,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抓手,建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养老设施网络,系统完善城市养老构架。打造“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品牌,全市3719个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1.1万余次,受益老年人35万人次。进一步规范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出台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促协同,首次举办了2023天津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都市重阳博览会,组织首届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交流对接会暨康养消费产业推介活动,携手九省(区、市)签署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组织5家养老行业协会(学会)、42家养老企业到北京、河北开展对接,与北京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厅,沧州市、保定市、承德市政府签订养老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天津养老企业在河北省延伸落地,共开展17个项目,落地15个点位。注重严监管,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年行动,组织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宣贯行动,举办全市老年人能力评估示范培训。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专项检查,实地检查养老机构、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推进条例深入落细落实。

(三)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部署,着眼减负增效、赋权增能,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强化《天津市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实施方案》执行落地,建立了32个村(社区)基层减负市级联系点位,深入村(社区)推进为基层减负落实。印发了《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设立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指导规范》,进一步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和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征集,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样板。积极推进“五社联动”探索,建成市级社工站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和16个区级社工站指导中心,全市252个街道(乡镇)实现社工站服务全覆盖,建立“五社联动”示范项目创建点64个。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严格社会组织章程审核把关,巩固社会组织100%实现“党建入章”成果。开展“互助共享好邻里”社区社会组织公益行活动,推进京津携手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出台了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工作被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全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类型的观察点。开展了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了“民政执法卫你而来”专题活动,有力提升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四)注重便民惠民,规范基本社会服务。着眼打造群众身边可及的便利民政服务体系,大力加强民政为民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在殡葬服务方面,平稳安全完成市第二殡仪馆近9万具骨灰迁移工作,经验做法得到民政部主要领导肯定。开展了“海之眠”骨灰撒海服务38批次,撒放骨灰2416具,举办了京津冀三地骨灰撒海活动,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扩大影响力。打造“送亲人 找民政”市级国营殡葬服务品牌,推出“96456”服务专线,网上祭扫平台累积访问量达到116.2万人次。在婚姻服务上,争取民政部支持,纳入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和平区、南开区、静海区率先探索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把握“520”“七夕”等时间节点,加班加点为爱服务,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12.3万对。在行政区划管理上,出台了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若干措施,完成16个区图上界线勘定、13个区现地勘定工作,指导部分区延伸拓展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探索村(居)范围测绘,有力提升了行政区划管理精细化水平。在民政设施基础建设上,注重强化顶层设计,兼顾当前与长远,编制了《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首次编制全市殡葬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和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及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开展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把握机构改革后职能定位,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运用“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努力把党和政府关于民政工作新部署转化为惠民新举措、民生新改善。

(一)精准兜底,推进社会救助解忧暖心。聚焦制度固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部署要求,出台我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社会救助复审办法》,修订《天津市临时救助办法》,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聚焦改革固基,巩固社会救助“一城通办”改革成果,规范基层社会救助审核与管理流程,全面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市、区和街道(乡镇)三级基层工作人员培训体制,大力提升基层主动发现、规范操作、及时施救能力。聚焦能力固基,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深化流浪乞讨人员终身寻亲机制和区域性中心试点创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开门聚力,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联动衔接。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组织敬老月系列活动。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津牌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市、区两级基本养老服务落地,完善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护理补贴管理制度,出台高龄津贴管理文件。扩大养老服务多样化供给,打造10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机构,开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扩面增效,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常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京津冀三地养老服务资源互补,鼓励我市优势养老服务企业向河北省延伸布局,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老年康养消费引导和推广力度。

(三)党建引领,推进“五社联动”实践创新。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减负增效。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观察点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年检年报、抽查审计、“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等手段,引导社会组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深化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发挥正向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实施慈善组织“阳光慈善”工程,规范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和信息公开行为。积极引导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充分发挥作用,动员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特长参与乡村振兴,定制打造行业扶持项目。开展“中华慈善日”宣传展示活动,全方位打造慈善天津名片。

(四)提质上档,推进民政服务专业规范。大力加强党对行政区划的领导,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若干措施。按照民政部安排,会同京冀两地开展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举办“海之眠”骨灰撒海35年和“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20年纪念活动,推广“送亲人 找民政”服务品牌,树好市级国办殡葬服务形象,增强服务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扩大文明殡葬社会影响。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探索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可复制、可推广服务模式,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深化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倡树文明婚俗新风。开展福彩公益展示日活动,探索“新市场、新业态、新产品、新客群”跨行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津彩精彩”形象。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