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天津市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党组紧紧围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深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兜底性、基础性的职责定位,提出了“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和“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强化为党民心、守民心的政治担当,努力民政为民服务绩践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民政工作领导,保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政治建设,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采取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制度、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研讨交流与专题辅导相结合方式,坚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铭于心、践之于行。持续深化对党、对习近平总书记忠诚教育,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清单和任务清单,坚决把“两个维护”要求融入血脉、付诸行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开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实施民政领域舆情风险24小时监测,召开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年度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120余个,开展政治巡察2轮次、党建督查1和专项检查1注重思想建设,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学习重点,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和市委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党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4000余篇,举办党组织书记、党务骨干全面从严治党培训班,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处科级干部培训,组织线上专题授课10余次,讲党课240余场,覆盖党员5000余人次。着眼民政为民政治属性要求,把主题教育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实际需求上来,引导党员干部在争当“三个表率”、争做为民服务标兵中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组织召开年度党建会,细化“两个清单”,扎实抓好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开展党建督查和专项检查,建立党务干部数据库,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严实制度抓规范,以落实组织条例、支部条例为主线,以创新“互评互看互促”活动为抓手,严抓“三会一课”、民主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严肃换届纪律,印发换届纪律口袋书2000余册,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的选举任务,11个基层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和改选。聚焦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要求,固化党章学习月,开展多种形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发展党员19名,慰问困难党员24人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126名在职党员入列轮值,87名党员干部主动支援津南、海河医院抗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推进正风肃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召开党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印发要点和任务书,出台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细则,持续开展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行动,固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机制,组织观看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和警示教育专题片,开展廉政微党课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征文。从严执纪监督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清单》,采取常态化落实、制度化检查、专项化推动,确保监督全覆盖、无死角。运用“四种形态”对违规违纪党员严肃处理,切实发挥监督执纪刚性作用。

二)突出精准暖心,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聚焦精准认定、稳步扩面、统筹资源、分类施策,建立市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机制,先后修订出台了低保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管理办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在实现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街道(乡镇)基础上,巩固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成果,出台加强审批权限下放后续监管工作意见,确保下放和监管同步到位。建立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发现机制,在全国率先上线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集民政、住建、人社等部门低收入人口信息20.4万条,实现了不同类型困难群体数据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强化“一小”群体精准关爱帮扶,出台了监护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操作规程孤儿医疗补助政策、儿童主任工作指引等文件,举办了全市儿童福利领域工作示范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队伍水平,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开展了“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工作,畅通四级救助网络,推行流浪乞讨人员1+5+N寻亲模式和终身寻亲制”,确保流浪人员早日回家。2022年全市社会救助资金支出22.24亿元,15000名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常规保障范围;发放临时性救助金18385.51万元,救助66909人次;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1496.91万元、临时性价格补贴2444.25万元;发放“发点球”救助金809.47万元,救助3229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31人次,寻亲成功率达99%

(三)加大开门引资,探索创新津(金)牌养老服务主动融入大民生建设,打开养老领域开放合作之门,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畅通养老“政策门”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嵌入式养老建管扶用23条措施老年人助餐服务养老机构补贴管理办法创新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开启养老“对接门”以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抓手,开展“一个讲座、两个对接”系列活动,邀请国家开发性银行开展专题讲座,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管用”统筹推进资源对接会,组织银行保险业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对接会,强化养老资源互补、区域互鉴、政企互动。优化养老“合力门”依托市级联席会议制度,连续15年将养老服务纳入20项民心工程全年新增养老服务综合体101个,家庭养老床位1020张,各类养老床位5648张,街道层面区域嵌入式机构实现100%覆盖持续推进“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专项行动,委托10家社会组织开展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培训1120人次成立康养消费专班,设立天津市养老服务研究中心,与泰康人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组建康养集团。打开养老“创新门”复制推广河西区居家养老试点,中央深改委在《改革情况交流》进行专题刊发河东区纳入全国第二批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地区,西青区农村智慧养老模式列入全国农村社会化服务典型名单,和平区“智慧+让居家养老更安全”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确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区)”。拧紧养老“安全门”全年7次调整封闭管理措施,持续开展养老院专项督导行动和养老机构疫苗接种再攻坚暨防疫措施再落实行动,出台十个必须乙类乙管”防控方案等30余项管控措施,持续推动机构内老年人疫苗接种,全程接种率89.0%,非禁忌应接尽接率94.9%提前拨付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调配6306个“健康包”,协调各方捐赠物资超450万元。深入开展养老反诈骗专项行动,建立“黄橙红”风险管控名单,清退非法集资1200多万元,工作做法获国家处非联办推广。

)聚焦服务优化,大力加强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婚姻登记“全市通办”,推动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全年办理婚姻登记“全市通办”数量101631对,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更加便捷、高效。倾心做好残疾人服务,持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落地落实,全年发放两项补贴4.7亿元。加强殡葬服务保障,每日调度统筹全市殡葬服务资源,全市殡仪馆全部实行24小时服务,火化炉全天持续运转,全面加强人员力量,保证服务不掉线,加强同卫健部门分析研判,快速增加硬件设施,稳妥做好遗体处置工作;统筹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和基本殡葬服务,安全平稳有序开展市第二殡仪馆骨灰搬迁,升级骨灰撒海“海之眠”和草坪葬服务,建立“全年预约登记,适时组织开展”模式,全年开展骨灰撒海服务10批次、草坪葬服务6批次,累计撒放(安葬)骨灰1572具;持续开展太平间专项摸排行动,加大殡葬文化宣传,推广官网免费祭扫平台、全时全域家庭追思会和网上云祭扫,积极引导群众居家追思、网上祭扫、文明祭扫推动厚养薄葬观念深入人心

(五)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社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出台了我市“十四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范城乡社区楼门栋长队伍建设指导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实践,推动“天津市村务公开平台”升级完善。会同组织部门修订了村社区星级评定管理社区工作者管理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调整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标准开展社区工作者公开招录,组织城乡社区工作者示范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能力水平。推动“旧楼区管理秩序提升年”创建,全年共评估2161个旧楼区,合格率100%,优良率97.78%开展了区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绘制2021版天津市行政区划图更新了区级行政区划图,为推进大城市治理提供区划管理保障。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开展线上党支部书记负责人谈话,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实效有新提升。开展了创新社会治理 关爱快递小哥行动,16个区建立了社工站建设区级指导中心,20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工站,不断夯实社区为民服务基础阵地。组织了先进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者、首届“天津慈善奖评选表彰,开展了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等专项行动,促进社会组织依法自律、健康发展,工作做法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民政部全国推广。加强福利彩票品牌建设,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3.82亿元,筹集公益金4.52亿元。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重要职责,坚持兜底线与保基本、打开门与固安全、增优势与强弱项三个结合,按照十二字目标和十字工作方法,坚决兜牢民生底线,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推动基础工作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对标“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工作目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学七做实”行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建优基层党组织和党务队伍,持续正风肃纪反腐,用转作风、强队伍、增本领保证党和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以惠民利民新成效体现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两个维”。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信息建设、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强化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为民政事业发展筑牢根基。围绕织密民政业务数据一张网,开发建设局“一卡通”数据管理平台,对民政数据实时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实现全民政业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工作管理,强化标准意识、规范意识、专业意识、争先意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引导民政干部身入心入民政服务管理对象。

二是推进基本社会服务建成体系、提级上档。养老服务工作以四级养老服务指挥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信息化体系为标志,基本建成津(金)牌服务体系。市级层面,建成信息化平台,实现政策、资源、服务、监督“一网通”;区级层面,实现16个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街镇层面,加大涉农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力度,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60%目标任务;社区(村)层面,发挥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家食堂作用,形成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群,建设老年人家门口“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年度新建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完成100养老院长1000名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4000养老护理员培训。殡葬服务管理全面上水平,实施回民公墓一期工程建设和第二殡仪馆骨灰整体搬迁,发挥市级提升改造设施便利群众文明治丧作用,拓展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海之眠骨灰撒海等品牌效应,打造“送亲人找民政”品牌,推动伤心事暖心办。专项事务工作打破区域限制,大力争取民政部支持,积极申请纳入全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第二批试点,开展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民政为民服务效能。

三是推进基本民生保障扩围增效、精准施策。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完善临时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基本生活救助与部门专项救助衔接机制建立慈善组织帮扶救助政策,发挥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互补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审批确认权限成果,加快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全面推行救助事项“一城通办”探索推动救助申请向移动端延伸。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强化街镇服务保障能力与队伍建设,优化“救急难”平台和“金民工程”社会救助系统使用功能,不断优化主动发现、网上预警和网格化管理动态监测预警低收入群体,切实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四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五社联动”、赋权增能。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工作方案。规范社区和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健全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巩固省级和区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成果,细化平安边界考评细则,有序推进街道乡镇界线勘定,稳妥实施界桩增设更新。推动街镇社工服务站全覆盖,开展“社会组织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加大与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组织开门合作,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公益行“微创投”,多元化、个性化解决群众身边民生大小事。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