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天津市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市民政局立足兜底性、基础性的职责定位,强化为党民心、守民心的政治担当,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民政事业融合发展,以实打实的为民服务业绩践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领导高标准抓实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和深度整改,修订党组工作规则,固化阶段成果。突出建党百年主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行“一轴两线”挂图作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比用心、比尽责、比事功、比创新”活动巩固拓展“筑基”工程实践载体,先后推出“关爱老人”照护行动、社会救助“就近办”等8实践活动,开展“机关支部联基层,支部书记当先锋”实践活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使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关怀。召开“七一”表彰大会,组织文艺汇演,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81枚,开展主题党课70余课。高要求抓严意识形态,纳入党建要点主体责任承诺事项,推出徐宝宏为政法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宣讲报告会英模代表,短视频《路》获得市“百年风华”主题作品评选二等奖。坚持把压实党建主责主业作为有效抓手,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三级四类”任务清单,推动党建责任一贯到底。派出16个督导组指导完成局系统民主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完成局团委换届工作实化“党内制度法规落实年”活动成果2个基层党支部分别被市委和市级机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运用局党员先锋队、入列轮值、“筑基”工程等载体,推进民政系统作风转变,1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级机关工委表彰优秀共产党员2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编印《庆祝建党100周年民政党员干部风采录》。

(二)进一步夯实社会兜底保障基础把兜底保障作为民政的看家工作抓细抓实,多措并举提升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水平。在建章立制上,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固化了疫情期间扩面救助、快速救助、综合救助等一系列措施,出台了社会救助确认事项下放乡镇(街道)改革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基层赋权力度,提升了救助效率。在手段创新上,推进了“金民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本地化建设实施了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建设,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低保审批与管理“属地化”相衔接持续推行“早看窗帘、晚看灯”“敲敲门、拍拍窗”特殊群体日常探望关爱模式,开展了社会救助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家入户送温暖 解忧暖心传党恩”、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等专项行动,1.5万余名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临时救助6.76万人次,全市列入社会救助保障的困难群众共计9.48万户、15.2万人,社会救助资金支出22.3亿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82亿元。实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18.41万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4.6亿元。在工作运转上,强化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了流浪乞讨人员“寒冬救助”、“夏送清凉”、“在站寻家,让爱回家”、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等专项行动,搜寻并劝导护送职业残疾人乞讨团伙离津,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DNA信息比对绿色通道,打造了“1+5+N”寻亲新模式,今年以来全市共救2271人次,为17名长期滞留机构内查无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落户,纳入了常规救助保障范围。在疫情防控上,始终保持高压状态,将疫苗接种工作面拓展到机构养员,积极争取卫健部门支持,采取进入机构先身体评估、后集中接种的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养员“应接尽接”,最大限度建立行业免疫屏障,市防控指挥部全市推广、民政部全国推广民政行业人群疫苗接种“三同步”工作做法。

(三)进一步提升民政为民服务水平。主动融入大民生建设,注重政策优惠、补贴扶持、降低门槛等多管齐下,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有效扩大了民政为民服务供给。一是完善了顶层设计。研究编制了“十四五”时期“1+3”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以《天津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方案》为总纲,制定了8个配套文件,形成“1+8制度体系市区两级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开展了“把爱带回家”“四送”活动,推进儿童福利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完善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二是加大了试点引领。大力推动了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河西区多管齐下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作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组织开展了“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探索了就近就便、自愿结对志愿助老服务。在东丽、河东、北辰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居家3800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自主服药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服务。上线运行全国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平台,实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推出“一个公众号、两项集体活动、三个网上办理、四项代办服务”暖心服务,3000元一站式殡仪服务近万人,开展“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活动,引领文明祭扫新风三是完善了设施体系。将养老服务纳入市委、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全年建设照料中心100个,新建养老机构24家,完成养老床位4055张,新增100个社会化运营照料中心。实施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000多户困难老年人受益。通过“双补贴”方式提升助餐服务水平,190万老年人(次)享受补贴红利,补贴资金超300万元。指导503家养老服务机构确定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护理服务90万人次,加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力度,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完成试点70市属三个殡仪馆改扩建逐步完工并投入使用,市第一回民公墓扩建项目积极推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市场营销手段,树立福彩公益品牌形象,销售福利彩票14.78亿元,筹集公益金4.97亿元

(四)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坚持废改立并举,运用法治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市委举办了市管干部建立健全现代化大都市民生服务保障体系专题研讨班。高质量完成了社区(村)换届选举,3520个村、1859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居)委会主任,实现100%“一肩挑”,交叉任职比例大幅度提升,并组织全员轮训,指导统一换证。起草了《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出台了《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工作指导规范》,完善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水电煤气价格优惠政策,进一步激活了社区服务设施功能,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经验得到民政部认可,并向全国推广。开展了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动评估月”活动,评估旧楼区1490个,合格率100%,发放旧楼区长效管理市级财政补贴11806.17万元。出台了《天津市街道设立标准》,稳慎推动了部分街道行政区划变更,完成了静海区朝阳街道、津南区海棠街道审核设立,北辰区双环邨街道、西青区津门湖街道挂牌,河西区挂甲寺、尖山、陈塘庄、柳林4个街道办事处驻地迁移等工作,组织了第四轮省(县)界联检及街、乡镇全面勘界。我市飞地治理工作经验得到民政部向全国宣传推介。开展了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查、“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和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活动,组织了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回头看、“社会组织面对面”“我为企业减负担”、清理整治违规评选评奖等活动,全市196家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收费等方式,共减轻企业负担5200余万元,惠及企业1.3万余个,经验做法得到民政部在全国推广。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十条措施,下发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经费3282.8万元。采取取云展会的形式开展了我市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慈善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基金会认领帮扶项目86个,帮扶资金6585.09万元,开展基金会年报年检公益项目优化设计培训,组建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委员会,建成街道(乡镇)社工站50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市民政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坚决兜牢民生底线,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民政服务保障体系,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政工作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热潮,推动会议精神在民政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落实落地。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民政机关是政治机关意识,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调研政法部门座谈讲话精神,巩固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运用。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做到处级干部家访、“一把手”谈心谈话全覆盖。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民政干部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条件、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做好基层领导班子配备,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监督指导。

二是健全综合救助体系,推动兜底保障由管肚子向管身子、管脑子转变。着眼全面小康后困难群众生活需求由有保障向有品质发展的新变化以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为牵引,制定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编牢织密民生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建立全市社会救助议事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细化各项救助重点任务。完善低保、特困、急难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推行救助事项“就近申请、全城协办”。推进困难群众动态精准管理,扎实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妥善运用社会救助基金(专项资金),实施“发点球”式精准救助,重点解决社会救助政策覆盖不到或救助后仍有困难的个案家庭。健全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安置途径,完善机构孤儿成年后安置政策,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基本生活保障和关心关爱。持续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寻亲业务多元化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民生温度。

三是大力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探索大城市养老服务天津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坚持政府兜底与市场发动并举,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推广河西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以发展街道层面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为平台,加快老年人身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行动,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培训养老护理员5000人次,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实现100%,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0%,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展失能家庭成员照护培训,深化农村地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持续开展“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公开轮候、评估入住”机制,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接续养老服务链条。

四是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畅通民政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渠道。围绕“十四五”规划确定目标任务,把民政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支撑民政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基础,努力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履行前期立项报批手续。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民生需求,大力发展惠民殡葬服务。以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和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为切入点,加快编制实施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推进市第一回民公墓扩建项目建设、市第三殡仪馆新二期改扩建工程、天津憩园骨灰存放设施改造工程;发挥政府惠民补贴引导作用,加大骨灰撒海、节地生态安葬等绿色低碳葬推广;拓展深化都市文明、集体共祭和3000元一站式文明殡葬服务品牌效应,加大移风易俗力度。大力发展专项事务服务,推进婚姻登记便民高效,倡导婚俗改革,推动落实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做好“跨省通办”工作。

五是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创新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依法确定政府与村(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责边界,促进政府治理与村(居)民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完善村(社区)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积极拓展基层民主实践。二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健全规范岗位设置、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议、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待遇水平,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深化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改革。推动社会组织年报改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推动建立我市慈善表彰制度,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推进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独特作用。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