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泳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老年友好型公共服务体系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市老龄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以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一、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完善市、区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研究推进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分级分类管理,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确保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60%以上。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效能。出台一批养老服务地方标准。组织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深入推进养老机构人身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津(金)牌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深化“津牌养老”服务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国家试点,指导宝坻区推进全国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
(二)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推动新建社区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幸福院)30个。深化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打造全生态、专业化服务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深化智慧养老服务,新建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院)10个。深化老年助餐服务,新增示范型老人家食堂30个,推动老年助餐可持续、规范化发展。深化“家门口”专业化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不少于1000人。持续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优化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
(三)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培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强京津冀三地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举办三地养老服务交流资源对接和旅居养老交流活动。深化养老金融政策研究。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电子档案,丰富失信联合惩戒方式,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加大“九防”服务安全培训,培训养老护理员3000人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支持保障养老服务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推进相关学校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持续做好老年医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各学校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支持增设“康复物理治疗”、“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四)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市发改委协助市民政局,加快推进市养老院主楼改扩建等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履行前期审批程序;同时,会同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各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21-2024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8257万元支持19个项目建设(公办+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亿元支持5个项目建设。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市发改委会同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各区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资本建设面向大众的普惠性养老项目,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2021-2024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5830万元(仅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成后可增加2915张普惠性养老床位。
二、健全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市卫健委不断优化老年人就医体验。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在推进智慧化就医工作的同时,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保留或增设人工挂号收费窗口。配备工作人员,引导帮助老年人进行自助机取号、取报告、交费等,满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网络、手机、自助机、诊间复诊等途径便利老年人预约挂号。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增加家人代办或线下环节。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功能。2024年我市共356家医疗机构完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印发《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全市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无障碍改造的通知》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候诊信息显示、读屏、检验检查禁忌告知等功能建设,优化线上就诊功能,方便老年人使用。
三、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市住建委制定出台《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分区域制定更新策略,提出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城市品质、安全韧性等5方面提升计划、16项更新工程、44项重点任务,重点提出分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改造等内容。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和《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我市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期间,已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81个,惠及居民46.5万户,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指导各区充分尊重居民需求,着力改善小区环境,因地制宜把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养老和助餐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促进智慧康养发展。按照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要求,市工信局会同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自2019年以来,连续多年组织企业申报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项目,九安医疗、果实科技等企业以及武清区杨村街、和平区劝业场街、滨海新区新村街等街镇入选。二、按照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要求,市工信局会同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组织企业申报智慧健康养老推广目录,截至目前,共组织企业参与2018版、2020版、2022版、2024版全部4次申报,超思、乐聆等企业选后入选。2024年,共组织全市11家企业10个方向申报推广目录。目前,该项目仍在评选过程中。
(三)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市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对标对表国家文件,结合天津实际,细化工作举措,2024年9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天津市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共包括总体要求、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组织实施,促进协调发展六个部分。总体要求明确,将本市打造为国际性、跨区域合作发展银发经济重点区域,培育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服务品牌和产业集群。工作举措部分涉及22个方面40项内容。
2025年4月22日
工作人员: 赵治国 联系电话: 23412040-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