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852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王卫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城市空闲公共绿地进行园艺疗养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城市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答复如下:

该提案紧扣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痛点,创新性提出将城市空间内的低效绿地转化为园艺疗养空间,创新养老模式,是对绿地设计方案的功能优化,能够将绿地功能由单一的观赏、游憩扩展到健康服务、社区活动等多功能用途,增强居民对绿地规划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

目前,国家和我市相关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园绿地相关功能的使用。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将公园绿地(G1)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能够为园艺疗养活动提供用地支持;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程》(DB12/T 1116-2021)提出“公园绿地应落实上位规划、专项规划和街区控规确定的公园绿地,以满足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景观优质效益为目标,充分利用现状水域和植被等自然要素,统筹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和数量规模,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多样化的绿地系统”“公园绿地的设置应做到布局均衡、服务半径合理,宜接近人群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公园绿地布局提出技术支持。从现实情况看,将绿地改造为不同功能的疗养区,需要考虑实际地形、现有植被、周边社区的需求等因素,尤其是针对中老年人活动,还需要满足无障碍和适老化设计等基本功能。此外,该项目的实施涉及规划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发展改革等多部门,不仅需要跨部门实现联动,而且更需要征求周边小区居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近年来,为支持老年人利用城市空闲公共绿地进行园艺疗养,我市持续支持城市空闲公共绿地复合利用,在规划中结合服务半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等要素进一步优化公园绿地布局,为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利用效率提供规划保障,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活动,促进城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按照《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持续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通过“大公园+小公园”的组合建设,构建点面结合的绿地网络,切实把绿送到了群众身边。2024年,我市一方面推进综合公园建设,新梅江(北段)和柳林公园(二期)于当年9月底前建成开放;另一方面抓好口袋公园建设。全年建成开放口袋公园56个,努力为老年人提供锻炼、游憩的休闲场地,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城市空闲公共绿地进行园艺疗养的探索,推动天津特色的园艺疗养养老模式创新实践。一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参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等国家标准,在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领域做好公共绿地无障碍通道设计,确保城市公园内主要路径平坦、连续,坡度不宜过大。使用防滑材料铺设路面,避免使用碎石、鹅卵石等不稳定的铺装材料。设置清晰的标识和导向系统,方便老年群体使用。在道路交叉口和转弯处提供足够的空间,方便轮椅转向;更加关注公共绿地或公园的无障碍入口,确保公园入口无台阶,或设置坡道、扶手。入口宽度应至少为1.2米,方便轮椅通过;进一步增加休息设施,在路径沿线设置充足的休息座椅,座椅高度宜为45-50厘米,方便老年人坐下和起身。在休息区设置遮阳棚或凉亭,方便老年人休息;注重合理选择植物,避免种植带刺或有毒植物,确保安全性。选择易于维护且不产生过多落叶的植物,减少滑倒风险;合理布置无障碍卫生间,在公共绿地或公园周边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确保内部空间足够轮椅回转。安装扶手、紧急呼叫按钮和低位洗手台;保障充足照明。确保公园内路径、入口和休息区有充足的照明,避免老年人夜间活动时的安全隐患。二是由城市管理部门牵头,继续推进城市绿地高效利用和各类公园建设。2025年,我市民心工程确定各区新建口袋公园64个,提升16个。年内,将继续实施柳林公园(三期)、设计公园(一期)和口袋公园建设,推动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提升我市人居环境。在公园设计建设上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如:有条件的公园合理设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和小广场、安装座凳、适老化、无障碍设施。提升设计暖心度、提升老年人的游园感受的同时为园艺疗养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空间。三是由市卫生健康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园艺疗养”等相关工作中提供专家支持,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 赵康建 联系电话: 23412040-8510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