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521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民革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构建、完善居家社区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经会同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需求,将居家社区养老确立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核心模式,并将社区医疗作为支撑居家医疗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围绕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市重点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网络。该体系以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家门口”服务设施,强化医疗康养功能衔接,既保障基础养老服务全覆盖,又注重特色项目精准供给,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能,让老年群体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

一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进社区,对举办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最高给予8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年12万元的运营补贴;对于民办老年照料中心,按照其建筑总面积和每平方米400元标准,每年最高给予12万元的运营补贴。支持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对于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机构性质、建设类型等情况给予每床最低0.6万元、最高3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按照收住自理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人划分,分别给予每床每年1200元、3600元的运营补贴。支持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按照每年每户12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支持向社会组织购买包括扶老助老、扶残助残、扶贫助困、孤儿及特殊儿童群体帮扶四类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创新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服务项目。

二是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财会监督“紧箍咒”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养老服务政策事前绩效评价和重点绩效评估,以资金使用为切口,全面梳理政策落实情况,评价政策效益情况,深入分析政策执行中存在的覆盖范围窄、执行监管不到位、缺乏区域均衡性等问题短板,配合市民政局先后修订完善老年人助餐、居家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养老机构补贴等政策。同时,指导各区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执行管控,保障养老服务预算执行,确保养老服务补助资金使用安全规范、监管有力有效,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三是支持优化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2024年,为落实国家和我市关于老年人能力评估相关要求,市民政局牵头印发《天津市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管理办法(试行)》,调整补贴对象范围,细分补贴对应等级,优化补贴标准。调整后,为我市符合条件的65周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和优抚对象,发放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补贴标准按照评估确定的2级、3级、4级能力等级划分,每人每月分别为300元、500元、700元。支持相关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均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范围,机构护理补贴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天70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0%,个人支付30%。

四是支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相关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范围,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定期检查、健康评估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别补贴40元。为鼓励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允许签约服务费中不低于70%的部分用于团队成员内部分配;在基础签约服务基础上,鼓励家庭医生团队不断探索个性化服务,相关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五是支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从事或准备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证书等级分别给予每人200元、300元的培训补贴;对养老机构院长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的,给予1000元培训补贴;对《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补贴标准目录》内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按照紧缺程度、培训课时以及技能鉴定等级,分别给予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助力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扩围增效。

六是支持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服务。支持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相关机构依托或建设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引入智能穿戴设备,对老年人日常行动状态进行监测、预警和远程照护,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养老服务。支持搭建全市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提升养老服务补助资金发放、监管信息化水平。支持民政部门加强地方信息管理系统与“金民工程”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衔接,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的应用性和及时性,健全“智慧养老平台+硬件设备+运营支持”的养老服务模式。

七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组织实施天津市职业教育创优赋能建设项目,重点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打造护理高水平专业群,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整合养老等相关专业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水平专业群,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试点,天津职业大学和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养老专业实施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并顺利通过验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天津职业大学建有政企行校在内的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天津市养老服务研究中心,组建养老智库专家团队,组织召开天津市首届养老服务高峰论坛,牵头成立全国智慧社区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京津冀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养老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牵头有关院校和领军企业建设天津市养老教学资源库,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对接。

八是促进医养结合深化发展。我市医养结合服务形式主要有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居家医疗服务等。相关服务依据《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开展。相关服务指南中对机构资质、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均做出了详细规定。

下一步,市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将协同联动,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居家社区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拓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供给路径,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积极性,提高涉老服务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将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联合体,切实推动医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 陈思诺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7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