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273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民进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共同关注老年心理健康,提升我市养老体系服务质量的提案,经会同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市老龄办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不断强化养老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经济保障。截至2024年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230.1万人,推动实现“应保尽保”。在保障内容方面,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医保后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不受疾病病种限制。同时,立足于“保基本”的功能定位,我市已按程序将慢性疼痛治疗、重症监护治疗等符合条件的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和与之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基本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参保人员就医和长期照护需求。针对“对于一己之力照顾自己卧病老年人者,应给予补助”的建议,2020年12月开始,我市全面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在具体待遇享受方面,机构护理按照每人每天70元,由长护险基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居家护理服务由定点护理机构提供全部居家护理服务的,按照每人每月2100元,由长护险基金支付75%,个人负担25%。由亲情照护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护理服务的,按照每月750元标准由长护险基金支付给亲情照护人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同时申请专业护理服务,专业护理服务部分按照每月1100元,由长护险基金支付75%,个人负担25%。截至2024年底,正在待遇长护险待遇人员2.5万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476家,护理服务人员8400人,累计入户服务1411万人次,累计支付护理服务费用11.8亿元。

二是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老年健康工作,站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的高度,致力于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从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环境四个方面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同时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候诊信息显示、读屏、检验检查禁忌告知等功能建设,优化线上就诊功能,方便老年人使用。推进安宁疗护工作,目前全市20家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蓟州区、南开区纳入国家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依托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每年举办天津市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和继教项目。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在基础性签约服务的基础上,推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户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实施老年营养改善、老年心理关爱行动,宣传健康核心知识,提供健康指导、咨询、义诊等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能力和健康水平。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2022年至2024年我市已经在15个行政区建立老年心理关爱点,为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建立底册,由实施机构通过集中、入户和电话的方式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开展必要的干预和转诊推荐。2025年我市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

四是强化老年工作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市教委加大普通高校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力度,指导开设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不断增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快速响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持续引导各中高职业院校对接养老行业发展需求,加大职业院校适应中老年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教学和实训资源建设,不断夯实服务养老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了一整套中老年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市教委将市教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妇儿工委办、市妇联举办天津市“益言益德创文明 善作善成铸青春 ”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暨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组织全市大学和中学各类学校开展“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新时代·实践行系列活动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敬老护老系列活动,增强大中学生投身敬老助老志愿活动的热情。

五是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在全市推行《天津市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建设标准(试行)》,健全老年教育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办学体系,持续丰富教育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天津市老年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印发《市教委关于加强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打造“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品牌,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老年教育。持续办好我市社区教育展示周暨年度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全市各区开展评选“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活动,营造我市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市民政局等12部门出台《关于加强老年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增加阅读内容供给、打造友好阅读空间、提升数字阅读体验、培树老年阅读品牌、加强辅助人才培养、大力提升阅读效果等措施,进一步培育和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阅读成为时尚的养老方式。

六是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志愿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制定《关于深入实施“银龄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银龄·凝心铸魂”“银龄·聚力献智”“银龄·振兴乡村”“银龄·赋能基层”“银龄·共建家园”等五项行动,促进“银龄行动”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激活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引领、广泛参与、常态运行机制,多渠道搭建平台和载体,丰富老年志愿者招募方式,以老年人所在社区为依托,鼓励支持老年志愿者就近就便常态化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本市59万老年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各类志愿服务中。举办“银发之美”年度盛典暨天津市新时代“银龄行动”启动仪式,展示各行业“银龄行动”志愿者感人事迹,会同天津电视台联合制作“银龄行动”专题访谈节目,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宣传推介“银龄行动”。

七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适老化健身设施配置供给,在健身步道、户外微场地、乡村健身广场、室外智能健身房、小型体育公园、小型健身中心等健身场所,均配置适老型健身场地器材设施,方便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全市敬老月文艺展演活动。联合市文联、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开展老年人才艺系列选拔活动。联合文旅局、海河传媒中心等举办“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活动,把一批批最好的文艺精品奉献给老年人。同时,各部门、各单位和基层社区结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积极组织开展书画、厨艺、摄影、舞蹈、象棋、健身、厨艺、等各类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以基层老年协会为阵地,强化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持续开展“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卫生健康、医保、教育等部门协同联动,持续做好老年人关心关爱工作,全方位提升我市养老服务质量。一是健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聚焦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大力发展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不断提升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护理服务向居家延伸。二是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将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联合体,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便利性、规范性。持续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无障碍改造。三是深入实施老年探访关爱,针对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残疾和独生子女特殊家庭7类老年人,通过上门走访、电话问候等方式,了解掌握其生活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政策宣传讲解、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四是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力度,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开展各类精神文化活动,让老年人走出家门,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25年4月22日   


工作人员: 赵治国 联系电话: 23412040-8716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