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45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张建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加快建设“长者食堂”“老年餐厅”的建议,经会同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数据局研究答复如下: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2.1%的老年人有助餐服务需求,在养老服务中需求量最大。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党和政府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内容,是扩大老年社会参与的有益辅助。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市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试行办法》后,市民政局牵头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组织推动助餐网点建设,经过五年悉心培育,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形成“全人群服务、全市场运营、多载体搭建、多类型发展”的特色。

一是多方力量广泛参与。老年助餐服务虽然广受老年人欢迎,却也是一件民生难事。老年助餐服务对助餐的地点、时间、品种、质量、价格等都有特殊要求,“既要吃得好,又要价格便宜”。这就需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协同机制。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二是政府扶持企业唱戏。老年助餐服务本质上是市场性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政府提供适度扶持。我市建立了“7023双补贴”机制,市区两级财政提供助餐补贴,每周补5餐,每餐补5元,其中,补企业2元,补老人3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用于支持老年助餐服务,用于食堂硬件设施升级,扩大服务辐射范围。老人家食堂由各类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运营,街道(社区)和供餐方“双向选择”,签订服务协议后,经民政部门审核备案后,给予挂牌,自负盈亏。

三是部门协同规范发展。坚持多类型发展老人家食堂,体系化发展一、二、三级老人家食堂。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研究工作指引,推进分级分类管理。由各区建立老人家食堂的准入、退出和评估机制,统一老人家食堂服务标识及编号,落实信息公示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健全老人家食堂数据库,加强部门数据比对,规范服务及资金管理等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对老人家食堂的相关资质审查,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老年营养健康知识,提升老年群众健康素养,让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舒心。

下一步,市民政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发展,织密织牢老年助餐覆盖网络,让用餐刚需老年人“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

一是扎实推进民心工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老年助餐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市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推进落实2025年民心工程项目,安排资金90万元在全市支持打造示范型老人家食堂服务量多、模式好、满意度高的示范型老人家食堂30个;市民政局从明厨亮灶、食材可溯、智慧可感、营养可及、安全可查等八个方面制定了《示范型老人家食堂开设指引》,指导各区参照执行。

二是丰富多元供给格局。结合城市更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等工作,提高助餐服务的可及性。鼓励企业、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公益慈善组织及个人参与老年助餐服务。鼓励具有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具备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建设中央厨房,向助餐点位集中配送主食、副食及(半)成品菜肴。积极引导培育家政行业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好的骨干企业,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与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产业融合。

三是加强科技赋能与监管。将助餐服务模块作为津牌养老智慧管理平台首选落地服务和重点推动内容,在红桥等6个区12个老人家食堂开展试运行。研究采用三代社保卡作为身份认证及结算工具,实现一次刷卡,补贴精准发放,推动订餐、配餐、送餐、用餐全过程网上监管。依托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加强与大数据、卫健、医保、残联等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提高跨部门综合监管能力。


2025年3月20日   

工作人员: 褚静 联系电话: 23413073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