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办好老年食堂民生实事的建议,经会同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大型城市之一,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率先起步,将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纳入2019年20项民心工程,2019年7月1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颁布实施,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工作目标,我市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于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实施,以民政为主导的相关部门,在政策体系、覆盖网络、模式创新、市场激励、安全监管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打造可持续、可推广的老年助餐“天津样本”。
一是全市场运营。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坚持市场化运营,不搞“福利大锅饭”,不大包大揽,不在食堂建设上投入过多政府资金,将点位选择权交由街道(社区)和供餐方“双向选择”,签订服务协议后,经民政部门审核备案后,给予挂牌。老人家食堂为全龄友好型食堂,面向社区全人群服务,鼓励年轻人来购买服务,以为社会其他群体服务增加食堂营收,确保助餐服务有盈利、可持续。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助餐服务,支持有实力的老人家食堂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全面释放市场对老年助餐需求强大的承载力。
二是政府适度扶持。建立“8023双补贴”机制,市区两级财政提供助餐补贴,每周补5餐,每餐补5元,其中,补企业2元,补老人3元。2024年5月17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关于深化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扩大补贴对象范围,由80岁以上老年人扩展为70岁以上探访关爱服务对象。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用于支持老年助餐服务,2024年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老年助餐经费318万元,用于食堂硬件设施升级,扩大服务辐射范围。2025年拟安排资金90万元支持打造示范型老人家食堂30个,推进全市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
三是规范化发展。多类型发展老人家食堂,坚持需求导向,体系化发展一、二、三级老人家食堂。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研究工作指引,推进分级分类管理。由各区建立老人家食堂的准入、退出和评估机制,统一老人家食堂服务标识及编号,落实信息公示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健全老人家食堂数据库,加强部门数据比对,规范服务及资金管理等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对老人家食堂的相关资质审查,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舒心。
下一步,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老年助餐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市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确保服务有标准、扶持有力度、监管有深度。
一是整合设施资源。老人家食堂优先选择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址或临近开设。鼓励养老机构食堂对外开放助餐服务,鼓励养老服务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优化布局,依托其既有餐饮资源,开拓助餐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整合利用配套公建设施,以低租或免租向助餐机构提供用房;在农村地区,主要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老年助餐服务。
二是打通政策壁垒。老年助餐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各部门统筹配合。全面摸清助餐点位数量、经营状况和享受优惠情况,围绕企业盈利难、优惠政策落实难、城乡差距大、资质获取难、送餐力量不足等突出困难,梳理有关政策制度,破除政策壁垒,逐一打通堵点痛点,真正落实各类优惠扶持,确保老年助餐工作和运营主体“轻装上阵”。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继续推进老人家食堂的分层分类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指引。加强老人家食堂场所管理,督促各区建立落实激励退出机制,优化助餐服务体验,做好老人家食堂相关信息备案,规范“老人家食堂”服务标识的使用和更新,精心维护我市老人家食堂的“精神面貌”。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 褚静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