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和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康养消费大文章的建议,经会同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答复如下:
我市积极落实国家扩消费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支持鼓励多元化康养产业发展,推动康养消费融合发展。
一、构建都市型、体验式、人文韵的城市旅游康养业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文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开发“轻旅游”、“微度假”型自驾游、周末游产品,创新开展“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畅游京津冀欢乐正佳期”等主题文旅活动。印发《天津市推进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山、海、河、楼”等特色文旅资源,策划打造“天津始‘钟’‘响’你”文旅IP,2024年聚焦四季、二十四节气和节庆假期等主题、节点,以“中国红 天津味 盛世年”为发端,接连推出“欢乐四季游 天津常走走”主题系列文旅活动1800余项,举办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天津分会场活动,实现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上下贯通、共同发力,推动文旅发展迭创新高。修订《天津市鼓励发展邮轮旅游的实施细则》,天津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全年接待国际邮轮105艘次,累计接待进出境旅客超35万人次,邮轮航次及旅客人次稳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二。积极构建消费新场景、融合新格局,深度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体育赛事去旅行”等融合品牌,推出“津旅风情行”“津彩展赛演”等一批商文旅主题活动,推动天津马拉松、“海河邂逅泰晤士”天津时尚秀等创新融合项目不断深化。启动实施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创建提升和精品线路提亮工程,蓟州区被世界乡村旅游理事会评为百强县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跨城观演”文旅消费新模式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和等级民宿创建,新增A级旅游景区6家,泰达航母主题公园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新增等级民宿7家。海河游船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张园、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入选我市2024年度“十佳消费新场景”,天津泰达中心酒店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国家海洋博物馆等10家单位获评市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深化开展“引客入津”行动,先后赴北京、香港等多地成功举办系列发布会和推介活动,全景式展现天津文旅最新品牌和产品,着力擦亮城市文旅“名片”。组建文旅宣传专班,紧密结合我市宣传工作重点和网络热点话题,深入与携程、抖音等网络平台和头部企业合作构建全媒体矩阵,运用图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强化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广,推出“这就是天津”等宣传主题屡登热搜热榜,组织“上山下海漫游津城”媒体记者采风行动等30个宣传活动。持续擦亮天津音乐节、海河戏剧节、天津相声节等城市艺术品牌。
二是打造多元融合、多点联动、模式创新的体育消费新场景。2024年7月,市体育局出台《天津市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行动方案》,重点培育六种类型体育消费新场景,包括体育赛事、体育场馆、户外运动、体育融合、数字体育、体育潮玩,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撬动,力争培育出一批扩大内需、引领消费升级的特色化、多元化体育消费新场景。2024年4月,市体育局会同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下发《关于印发“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方案的通知》,制定发布天津市2024年度“百项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清单,丰富了我市体育赛事活动供给,推动体育赛事与景区、街区、商圈联动,例如国际田径街头挑战赛为当日津湾广场带来58000人次客流量,周边经营商户营业额较平日增长60%;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通过以赛引流,成功吸引游客2万余人,拉动消费近500万元。2024年天津马拉松围绕低碳交通、低碳运营、低碳参与,在绿色能源使用以及环保宣传教育等方面全盘谋划,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到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本届赛事共吸引12.3万人报名参赛,比上届增长28%;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6.51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7.3%和14.6%;各平台共刊播稿件590余条,总阅读量1251.6万次,系列新媒体阅读量超过3000万次。数字体育赛事打开新视界,组织开展第六届国际智能体育大会,通过举办智能自行车赛、无人机竞速、电子竞技等比赛,全面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体育竞技的深度融合,展示了未来体育竞技的发展方向。推动天津市优秀户外运动市场主体组建天津户外运动商盟,通过整合资源、模式创新、协同效率、数字化转型,为户外运动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体验。市体育局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联合举办天津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体育制造业、服务业和初创企业3个赛道,20个项目现场进行路演,涵盖体育器材、运动健身、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激发了我市体育企业的创新创业精神,汇聚了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的优秀团队,促进了体育产业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为我市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创新思路和发展方向。产业融合催生消费新业态,通过举办V1汽车世界热力全开嘉年华、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等体育消费主题活动,挖掘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新空间,释放体育及相关消费潜力。数据显示,V1热力全开嘉年华活动期间全网曝光率达1亿次,客流量近6万人次,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销售大幅度提升;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累计近四万人次参与,超6000人报名参加各项体育赛事,有效带动城区夜间经济。积极推动我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打造我市经济增长新动能,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冰雪场地建设和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冰雪市场活力。截止目前,天津市注册在案的冰雪场地共39个,场地面积101.35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0.074平方米。2024年,我市举办了天津市大众冰雪开冰节、天津市第十九届冰雪运动大会、“津门冰雪系列赛事活动-亲子冰壶挑战赛”、2024“海河杯·轮转冰”青少年赛事一系列冰雪运动赛事活动。客超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
三是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养老服务融入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中,推进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和繁荣康养消费市场相结合、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和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吸引优质养老企业落地与培育涵养本地优质养老项目相结合,大力培树“津牌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以民心工程为抓手,推进智能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院)10家;推进认知障碍服务模式,开设全生态、专业化服务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促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84家,医养结合床位22069张,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1138对,签约合作服务率保持100%。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与医疗联合体内的牵头医院等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定期巡诊、转诊、就医绿色通道和送检服务等,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协同。引导家政企业积极拓展养老助浴增值业务,据统计,全市已有93%的家政企业提供养老护理、养老助浴、养老助洁服务。推动成立天津康养集团,首期注册资本8亿元,着力打造“1家康宁津园综合性养老社区+6家各具特色的企业职工医院+11家外埠康旅机构+4家新成立健康养老服务配套企业+13处康养综合体项目储备”康养产业格局,具备医康养相结合、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矩阵布局能力,为我市养老事业和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培育壮大康养服务品牌。我市370家养老机构中97.5%为社会力量运营,近年来培育出茵诺、小橙、宏舜、柠檬树、中民聚康、云栖智慧社区等一批养老服务领域优秀企业,吸引新加坡鹏瑞利、北京椿萱茂、泰康保险、中国人寿、上海嘉道资本等国内外养老企业来津布局。目前北京椿萱茂已在我市落地4个康养点位,中国人寿在滨海新区落地国寿嘉园项目。泰康保险集团天津项目总投资26.7亿元,将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我市22家养老机构/企业加入“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平台,入驻北京养老服务信息网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天津养老会展新平台。连续两年在梅江会展中心指导举办天津(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京津冀都市重阳博览会,依托博览会举办京津冀交流对接会、康养消费产业推介、养老健康科技创新论坛、面向市老干部群体推介等多类专项活动,优质参展企业近300家,7类60家单位上台分享宣传,政府单位、企业、社会组织、院校共签订32项合作协议,累计人流量达16万人次。
四是培养专业化康养人才队伍。支持我市有关院校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等涉老服务相关专业,畅通我市养老护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联合开设全国首个本科养老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老年福祉与管理)专业,为养老护理行业培养本科学历技术技能人才;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开设有社区管理与服务(老年教育指导与服务)方向,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护理(老年护理)方向,为涉老服务有关领域输送高职学历技术技能人才主力军;天津红星中等专业学校等中职学校开设“康复技术”专业,为养老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好坚实基础。2024年,全市开展养老照护相关职业补贴性培训2200余人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600余人次。对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天津津旅泊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养老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全市目前已有3家院校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3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见习基地。联合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2024年线上培训班,全市2000余名从业者参加培训。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康养消费需求。
一是充分发挥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演艺、文博合作,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长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体验。精心办好“2025天津音乐节”、天津戏剧节等活动,增加文艺演出供给,提高舞台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举办天津文旅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持续在重点客源市场举办天津旅游系列推介会和消费嘉年华路演。
二是引培并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比赛,坚持“体育搭平台、赛事作牵引、赋能文商旅”。积极推进农文商旅康体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游”活动,培育体育嘉年华、体育市集、体育文化节、体育展会等体育消费主题活动。
三是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办好2025(第三届)天津(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2025京津冀都市重阳博览会,推动“冬南夏北”旅居康养服务。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深入发展,继续举办三地养老服务交流资源对接和旅居养老交流活动,加快三地养老服务企业交流合作进程,积极推进我市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向河北省延伸布局。
四是贯彻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要求,依托“津牌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人才信息库,从人才培育、培训、评价、褒扬和监管等多方面实现就业、晋升、评优、奖惩等全流程服务、全过程监管,支持人才多元化发展。积极宣传、扩大志愿助老工作力量,广泛培树宣传行业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 郭宁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