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和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补上养老护理人才缺口的建议,经会同市教委、市人社局研究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提到的,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必答题。近年来,市民政局联合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多部门,多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政策机制。去年11月,市民政局联合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完善培育体系、从业培训、薪酬体系、褒扬体系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细化举措,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制度。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津甘护工”劳务品牌共建行动方案》,明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津甘护工”劳务品牌建设范围,支持甘肃对口地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支持相关人才来津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市人社局印发《天津市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2024年版)》,明确将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三类职业列入“非常紧缺职业”。按照天津市积分落户政策,上述三类职业的持证人可以增加25分的积分(满110分即可申报天津市户籍)。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育机制。教育部门牵头,鼓励支持我市有关院校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等涉老服务相关专业,畅通我市养老护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天津职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联合开设全国首个本科养老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老年福祉与管理)专业。天津市职业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开设有社区管理与服务(老年教育指导与服务)方向,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天津红星中等专业学校等中职学校开设了“康复技术”专业。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支持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打造护理高水平专业群,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整合养老等相关专业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水平专业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试点,天津职业大学和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养老专业实施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并顺利通过验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天津职业大学建有政企行校在内的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天津市养老服务研究中心,组建养老智库专家团队,组织召开天津市首届养老服务高峰论坛,牵头成立全国智慧社区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京津冀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养老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牵头有关院校和领军企业建设天津市养老教学资源库,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对接。
三是强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支持。落实《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鼓励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含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养老护理相关职业和等级的技能培训,依规享受培训补贴。2024年,全市开展养老照护相关职业补贴性培训2200余人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600余人次。对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天津津旅泊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养老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全市目前已有3家院校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3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见习基地。市民政局连续多年举办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提升养老机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卫健部门聚焦老年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市、区、医疗机构三级护理服务培训体系,实现医疗机构内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培养老年护理专科护士193人,各医疗机构培训老年护理专业护士32.23万人次。
虽然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结合养老服务岗位特点拓宽用人渠道、吸引养老服务人才返乡入乡就业创业、鼓励养老服务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继续联合人社、卫健等部门,协同发力,共同做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津牌养老”服务平台部署使用,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人才管理信息库,从人才培育、培训、评价、褒扬和监管等多方面实现就业、晋升、评优、奖惩等全流程服务、全过程监管,为后续优化服务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将人才使用纳入机构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积极宣传、扩大志愿助老工作力量,积极培树全市养老服务从业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 袁杰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