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57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郭树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实现老有康养的建议,经会同市教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提到的,当前,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已经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养老,又是每一个人都会直面的生活现实。养老服务工作,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也是千家万户心系牵挂的民生要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政部门牵头,联合政府各部门,多措并举完善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着力推动“津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基本成效

(一)养老服务工作制度机制逐步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天津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天津市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措施》等涉及养老服务政策文件5件,部门层面出台《“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养老机构补贴管理办法》《深化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60余件。国家层面制定了养老服务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33项,同时,全市也制定了《养老机构消毒卫生规范》《养老机构志愿服务基本规范》等养老服务地方标准、团体标准20余项,实现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政策文件为支撑,以标准为补充的养老工作服务与监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市政府连续18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去年,老龄委工作机制改革落地,市区两级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力量得到普遍增强,进一步强化了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上的牵头协调力度。

(二)养老服务支持政策覆盖日益广泛。目前,全市养老服务领域补贴政策涵盖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个层面、多类型、多群体。机构方面,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和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社区方面,主要包括日照中心建设补贴和社会化运营补贴,以及社会力量兴办日照中心运营补贴,养老服务综合体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居家方面,主要包括老年人助餐补贴、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困难老年人养老护理补贴、高龄津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补助等。根据2024年市级层面统计,全市养老服务各类补贴资金约3亿元/年。目前,全市由专业养老机构和企业承包运营照料中心568家(占比41.9%),全市养老服务综合体100%由企业化运营,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式”点位最高45个,培育了小橙、柠檬树、爱德励、中民聚康等一批养老服务品牌企业。

(三)智慧化养老服务支持进一步增强。去年,市民政局牵头印发了《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推动建设了10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今年还将支持建设10个,进一步发挥街道(乡镇)层面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枢纽平台作用,辐射周边日照中心、老人家食堂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试点、适老化改造工作中,也已经将智能设备、主动监测设备等纳入其中,推动实现群众品质化、智慧化养老。

(四)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去年,市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完善培育体系、从业培训、薪酬体系、褒扬体系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明确支持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津甘护工”劳务品牌建设范围,支持甘肃对口地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支持相关人才来津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联合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2024年线上培训班,全市2000余名从业者参加培训。在人才培养培训支持上,人社部门落实《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鼓励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含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养老护理相关职业和等级的技能培训,依规享受培训补贴。2024年,全市开展养老照护相关职业补贴性培训2200余人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600余人次。对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天津津旅泊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养老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全市目前已有3家院校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3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见习基地。

近几年,虽然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时代变化的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层面提出了养老服务顶层、系统性制度设计,包括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三方协同机制和强化要素保障等,着力解决养老服务发展的堵点、难点,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转变。下一步,围绕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继续从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层面,在人才建设、设施保障、适老化智能设备研发等要素领域,发挥财政支持政策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参与养老服务,发掘社会资本优势,多途径增强养老服务供给。

二是着力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与监管。充分利用“津牌养老”城市级养老服务信息综合平台作用,加强与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推动实现养老服务各类服务、资质、资金、执法检查、第三方评估等信息化、智慧化、全流程监管,进一步规范化用好财政资金、维护好老年人权益。

三是持续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供给。按照“宁可设施等人,不能让人等设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老人家食堂四类设施的布局,重点向设施覆盖不足、群众需求未能有效满足的地区,加大设施补建、扩建力度,提升设施智慧化水平,保持财政支持资金不降档。

四是持续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要求,依托“津牌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人才信息库,从人才培育、培训、评价、褒扬和监管等多方面实现就业、晋升、评优、奖惩等全流程服务、全过程监管,支持人才多元化发展。积极宣传、扩大志愿助老工作力量,广泛培树宣传行业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再次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




2025年4月5日   

工作人员: 袁杰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9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