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23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韩洪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让农村失能老人同享幸福“夕阳红”的建议,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人社局研究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大局,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及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等工作过程中,把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列为重点任务,指导各涉农区持续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更好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探索推进城乡协调、符合乡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不同于城市养老服务,具有其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工作基础和独特鲜明的优势禀赋,由于农民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家庭养老能力弱化、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集体互助、家庭尽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农村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养老综合体、村级互助幸福院建设。目前,各区均建有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市建成180家街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街镇覆盖率超过72%。按照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的部署,积极组织各涉农区推荐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2024年推荐西青区和滨海新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典型案例。滨海新区发挥政府、社会、社区和志愿者等多维协同治理优势,探索打造“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空间打造(互助点)、专业服务队伍(社工队伍)、互助服务机制”的“1+3”政社协同渐进式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西青区制定《西青区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灵活运用闲置场地新建、闲置校舍厂房改建等多种形式,分类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2024年,宝坻区成功申报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该项目周期2年,每年将获得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500万元支持。2024年的民心工程养老服务项目中均覆盖涉农区,10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涉农区6个)和10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院)(涉农区5个),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在16个区开展,共完成1200人集中培训。

二是重点保障农村困难老年群体养老需求。按照民政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市各涉农区均至少设立一家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2024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津民规〔2024〕1号),率先在涉农区试点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对纳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经评估为完全失能等级并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按标准提供救助,初步满足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需求。2024年市民政局等四部门印发《天津市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管理办法(试行)》(津民规〔2024〕4号),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为经评估认定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护理补贴。

三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目前,我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84家,医养结合床位22069张。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卫生健康委按照属地管理、方便就近的原则,指导、协调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对接,并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1138对,签约合作服务率保持100%。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辖区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健康咨询、指导转诊转介服务,通过家庭医生为有需求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失能老年人健康获得感,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

四是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建设。2024年,市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完善培育体系、从业培训、薪酬体系、褒扬体系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明确支持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老年照护相关技能人才培养。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健康管理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老年照护相关职业纳入我市培训补贴目录,鼓励各类劳动者积极参加老年照护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培训费补贴。支持职业培训机构针对老年照护相关职业服务企业的职工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失业人员等广大劳动者开展老年照护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年照护服务企业建设企业培训中心,利用自身设施设备组织职工开展企业内训,依规给予企业培训费补贴。支持老年照护人员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符合条件老年照护企业面向本企业职工,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在自主开展技能人才等级认定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老年照护相关职业等级认定。2024年,全市开展养老照护相关职业补贴性培训2200余人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600余人次。全市目前已有3家院校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3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见习基地。联合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2024年线上培训班,全市2000余名从业者参加培训。联合开展2025年一季度京津冀“家庭照护者培训日”线上直播活动,邀请老年照护专家讲授居家康复支持、居家老年人精神需求与沟通、居家老年人情绪疏导与家庭照护者心理支持等课程,三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居家照护者共67118人次参与了线上培训。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我市加快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补齐短板。进一步推进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乡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和村级农村幸福院建设,构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挖掘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合理使用集体收益资源,激发农村社会力量资源,强化农村养老服务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做实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助餐配餐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失能照护、助餐配餐、探访关爱、医康养结合等突出服务需求,提升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 郭宁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7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