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喆: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长者自主入幼儿园 催生银发经济的提案,经会同市教委共同研究,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托育和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正如您所提,“一老一小”始终是群众关心、政府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将养老与托育等有关政策措施纳入民心工程,下大力气解决养老和托育难题。但随着社会人口结构变化,我市部分幼儿园近年来呈现招生不足、入园率不高的情况,同时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面临社会融入不足、孤独等问题。如何统筹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学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家长选择趋于多元化、适龄幼儿数逐年递减等趋势,目前幼儿园招生也呈现出新变化。
一是资源布局与人口分布变化不相匹配。部分区从街镇一级看,资源分布与适龄幼儿人口分布不匹配,致使有的地区幼儿入园难,有的地区幼儿园招生难,非中心城区空余学位增多。
二是资源结构与群众期待还存在差距。与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办园需求,与教育部等三部委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目标相比,部分地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水平还有差距,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民办托幼点。
三是发展多样化托育服务对幼儿园学位的有效利用提出新要求。国家和我市相关政策提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对幼儿园学位的统筹使用及专业技能的扩展提出新挑战。
二、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敬老孝老
目前,我市已经将尊老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园所教育工作计划,在全市幼儿园中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作为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比如结合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敬老孝老主题教育;积极联合园所所在社区,组织开展幼儿为老人送温暖、互动共建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幼儿尊重、关心老人,乘车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积极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敬老孝老理念。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调结构,提质量,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组织各区结合出生人口变化,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根据需求精准增加普惠性资源。各区根据本区资源布局和入园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减少民办托幼点。如西青区在2023年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要求公办幼儿园仍有空余学位的街镇,原则上将不再保留民办托幼点。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改进保教实践,全面提升办园质量。深入贯彻《天津市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南(2023版)》,规范细化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逐年改善薄弱园办园条件,提高远郊五区农村幼儿园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位使用效率,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优先满足3~6岁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积极储备普惠性学前教育生源。
二是发余热,促融合,推动社区居家养老积极老龄观。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通常会因为身体、心理、家庭、社会关系的变化造成社会融入度降低,引发不被需求、不被关注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民政部门将与教育部门加强联系,探索发挥社区居家老年人在职业、经历、学识、教育、技能等方面的余热,志愿服务幼儿园建设、教育,引导幼儿建立健康、乐观、博识、自信的童年,也为老年人融入社会提供渠道和平台。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和养老工作的关心关注。
2024年4月15日
工作人员: 袁杰 联系电话:1375237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