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119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农工党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提案,经会同市数据局、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提出并着力培树“津(金)牌养老”服务品牌,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天津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聚焦我市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不断做强养老服务基础,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研究出台《天津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将各类资源向居家养老倾斜,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抓手,以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网络建设为骨架,以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合一”跨界融合,把养老服务综合体办到百姓家门口,进一步丰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在总体布局上,按照“1+N”思路,每个街道(乡镇)不少于1家区域型嵌入式机构、N家社区型嵌入式机构,打破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界限,重点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综合型服务设施,打造“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居家老年人医养康养服务需求。

二是明确标准,规范建设。制发《天津市民政局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标准,面积上原则不低于1000平方米,功能上设置“三区一平台”(托养区、日间照料区、多功能区、智能服务平台),服务上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入托、入照、入户,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家庭养老床位),努力做到让居家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熟悉的环境、不离熟悉的朋友”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建设模式上,指导各区各街道(乡镇)和具备条件的社区因地制宜,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为主,采取依托规划用地新建、老旧社区已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小区公建配套用房配建、区域内小型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转型等方式,加快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三是政策引导,加大扶持。秉承“开门干民政”理念,举办“一讲座、两对接”活动和国际(天津)康养博览会、重阳博览会,借外力、聚资源、克难题,加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进度。会同市发展改革、市财政、市规划资源等10部门,联合出台《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管扶用”23条措施》,打通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建设、管理、扶持、使用等方面的“堵点”“痛点”问题,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服务综合体;在扶持标准上,对于具有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和老年助餐等基本功能的区域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最高8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社会化运营的给予最高12万元/年的运营补贴,三年内“入托”床位可叠加享受床位运营补贴。在运营模式上,鼓励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展延伸居家服务。对所承接的家庭养老床位,按照我市《关于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的意见》(津民发〔2022〕34号),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给予一次性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区给予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

四是加大力度,引才育才。在推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鼓励支持各类院校开设老年、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等涉老服务相关专业,畅通我市养老护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养老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上,组织实施国家级“双高计划”和天津市职业教育创优赋能建设项目,重点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打造护理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整合养老等相关专业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市级高水平专业群,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实施“1+X”老年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试点,天津职业大学和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养老专业实施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并顺利通过验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天津职业大学建有政企行校在内的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天津市养老服务研究中心,组建养老智库专家团队,组织召开天津市首届养老服务高峰论坛,牵头成立全国智慧社区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对接。

五是创新方式,智慧助老。整合市、区两级现有信息资源,搭建全市统一、横向对接、纵向贯通的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数据赋能智慧管理,实现全市养老服务政策、资源、服务、监督“一网通”。全市在运营的386家养老机构、180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都可通过网络摄像头实时监控;全市1874家老人家食堂、5800户接受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家庭、2.9万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的补贴对象,都可实现服务消费记录的动态统计分析。各业务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统筹谋划,聚焦相关领域信息化资产盘活,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质增效。我市已开发上线“银发”智能服务平台,聚焦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采用“1+3+4”的服务模式,即1个市级服务平台,水、电、燃气3项数据,配备红外探测器、SOS一键报警设备、智能血压仪、智能手环4类智能感知设备。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云网技术赋能,能够做到关爱老人“智能暖心”、应急救助“一键呼叫”、基层服务“一键到达”。目前累计接入4.2万余户,关怀外呼42万次,处置告警事件超过7万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促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推动养老综合体建设。在持续巩固提升已建成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数量质量的同时,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推进社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积极构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嵌入式机构服务运营的规范管理。指导各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分区设置和总体结构,逐步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充分满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三是加大服务监管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体第三方评估,把规划建设、服务管理、评估监管、补贴发放等纳入闭环管理,扩大群众参与度,努力提升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为老服务质量。




2023年4月12日   


工作人员: 赵康建 联系电话: 23412040-8510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