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宁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完整居住社区试点建设中嵌入养老建设的建议,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居家社区养老已成为97%以上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方式。近年来,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高位推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错位发展、试点创新,培树“津牌养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
一、高位推动,抓好顶层设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重点任务。一是依法推动。2014年全国首发《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规范和引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二是合力推动。建立2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连续17年将养老服务纳入20项民心工程,连续3年列入全市绩效考核,部署河西区开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将资源向居家社区养老倾斜。三是政策推动。初步形成以市委、市政府“1+3”政策(1:《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3:《天津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天津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核心,涵盖相关部门60余项配套措施的政策体系,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达标和服务能力建设。
二、政府主导,夯实基础载体
2023年,市民政局印发《天津市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强化“区级一中心、街乡镇一阵地、居村一场所”布局,进一步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是区级布局示范网络。推动以区为单位整体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整体提升专业化、连锁化、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目前,滨海新区、河西、西青、和平、河北、东丽区已建成“十四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区级示范网络。二是街乡镇级打造嵌入模式。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将养老服务综合体备案为百姓家门口的小型养老机构,以托养床位的现金流确保生存,使其兼具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入户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180个,街乡镇覆盖率达72%。三是社区村级建设照料中心。自2008年以来,按照“五室一校”的标准,累计建成照料中心(含农村幸福院)1357个,可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洁等服务。
三、市场运作,吸引社会参与
运用“开门干民政”工作方法,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一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机制改革,引导专业养老机构和企业承包运营照料中心568家,全市100%养老服务综合体企业化运营,1874家老人家食堂依托市场主体挂牌运营;鼓励企业自由进驻、多点执业、连锁经营,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式”点位最高45个。二是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给予养老服务综合体、照料中心差异化建设(每个点位20万~80万)和运营补贴(每年6万~12万),给予老人家食堂助餐和运营补贴(每人5元、每周5次),培育了爱德励、孝德、中民聚康、云栖智慧社区等一批养老“瞪羚”企业。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助手作用。凝聚和发挥专家力量,组建“一学会四协会一研究中心”,建成10个实训基地、10个培训基地。
四、错位发展,深化医养结合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设:一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协调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对接,做实合作机制和内容,实现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建立签约合作关系1221对,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率保持100%。二是加强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推动各区落实《天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南(2023版)》,拓展老年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面。开展“3+1+N”家医团队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557个,签约总人数486.7万人,老年重点人群签约214.3万人。充分发挥家医签约服务作用,拓展老年人签约服务范围。强化家医服务团队签约履约,保障老年人等签约居民就医取药。三是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74家,其中养老机构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共56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16家,在养老机构内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由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养老机构)2家,医养结合总床位20565张。
五、试点创新,提升长期护理服务
对符合长护险条件的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享受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生活照护和医疗护理项目,并按照规定享受报销待遇的相关建议,与市医保局当前的做法基本一致。一方面,经评定达到重度失能标准的老年人,均可以按规定享受长护险待遇。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只要是经过评定符合条件的也可以享受。另一方面,符合条件的定点护理机构可以对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开展居家护理服务,老年人正常享受长护险待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的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优化经办服务管理,规范护理服务,支持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提高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让更多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长期护理保障。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加快培树“津牌养老”服务品牌,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我市老年人及其家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9月19日
工作人员: 段磊 联系电话: 23412040-8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