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经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教委、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研究就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要求,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为抓手,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政策设计,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大力度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养老服务队伍人才建设,积极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连续第16年将养老服务项目列入我市二十项民心工程,年内计划建设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0个、养老床位3000张。截至9月上旬,已建成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个(西青3个、津南2个、北辰区4个、武清5个、宝坻3个、静海1个、蓟州2个),养老床位2007张,持续推动城乡养老资源均衡发展,更好满足我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预计1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全市街道(乡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可达180个,覆盖率超60%,提前两年实现民政部“十四五”规划指标。组织各区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强化对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同时,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十四五”以来,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7907万元,支持18个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提供3558张养老床位。
二是持续做好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聚焦老年人就医取药和健康管理“急难愁盼”,市卫生健康委重点针对高龄慢病、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制定《天津市加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居家医疗服务项目指南》。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400余个,根据需求可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体检、健康随访、家庭病床和特需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强化家医服务团队签约履约,保障老年人等签约居民就医取药,确保临床常用药品,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用药得到及时保障,确保签约患者慢病长期处方用药。积极推进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云服务”平台开展居家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完成云药房和云服务上线运营,25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实现云平台服务全覆盖,建成193家基层数字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通过“云服务”开展入户医疗护理服务58项,累计开展2万余人次。
三是大力推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多轮次研究《天津市银发经济总体布局意见(征求意见稿)》,推动从技术、产品、应用场景到服务的全面开放,构建以应用场景创新为引领,以适老技术研发和适老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以多项适老服务为基础的银发经济发展体系逐步形成。结合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由市民政局牵头,建立市、区两级推进康养消费专班,制定《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康养消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等行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先后组织团队赴北京、上海、杭州、呼和浩特及河北省多个地级市开展招商和推介交流活动,在项目落地、旅居养老、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本市企业老年产品用品推广等方面,与多地达成养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力促进了合作交流、优势互补。
四是积极开展上岗培训、技能培训和推动养老护理人员技能鉴定。贯彻落实《天津市“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按照“需求引导培训”原则,将养老护理员、营养配餐员等养老服务业相关职业纳入“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鼓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积极面向劳动者提供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培训质量监管,通过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价等手段,引导培训机构提供优质高效培训服务,依规给予培训机构培训补贴。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培训机构已开展养老服务业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00余人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建设企业培训中心,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支持。目前,已有12家企业培训中心可开展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用人单位,含养老服务企业)面向所属员工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颁发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全市已有75家企业可自主开展职工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五是持续推进养老相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不断提升养老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和能力,强化养老专业理论研究,提高养老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鼓励我市职业院校对接养老行业发展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天津市静海区华夏中等职业学校今年新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康复技术专业。加大对开设养老专业院校支持力度,在我市2023年职业教育创优赋能建设项目中,专项支持有关院校不断强化专业建设、提升办学能力。持续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互融合衔接,将岗位任务引入教学过程,校企共建“1+X”模块化课程资源,开展“1+X”证书试点师资培训,开展老年照护等涉老领域证书制度试点,提升和保障相关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持续落实好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为了促进养老等家庭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等。同时,养老服务符合规定条件的,还可以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普惠性政策。为更好服务纳税人,将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市税务局借助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纳税人学堂等渠道,及时发布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制作电子书、口袋书、专题海报、宣传折页、政策指引,通过纳税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扩大税收宣传效应,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回应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问题,让纳税人切身感受到改革红利。
七是积极推进长护险制度试点。由市医保局牵头,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我市已经完成长护险试点配套政策体系(1个骨干文件+8个配套文件)、委托经办管理体系(1个市级中心+21个分中心)、信息化支撑体系(1套信息系统+119个功能模块)、稽核巡查体系等的建立,并将居家护理服务作为长护险重要的服务形式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全市共有3家失能评定机构、509家定点护理机构、1.6万名护理服务人员,经评定后达到重度失能标准实际享受待遇的3.4万人,入户(入院)提供护理服务850万人次,累计支付长护险护理费6.5亿元,总体运行平稳,社会反响良好。
下一步,各市级部门将围绕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积极投身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狠抓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从我市实际出发,加快构建“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以河西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经验为模版,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抓手,以市、区、街、社区四级网络建设为骨架,以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合一”跨界融合,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不断增加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
2023年9月15日
工作人员: 赵康建 联系电话: 234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