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0117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民进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构建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在创新推动居家智慧养老方面取得了一些基础成效。

一、优化面向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

(一)拓展老年人助餐服务。2021年,市民政局根据老年人需求,坚持“增一减二”设置老人家食堂,持续深化并拓展农村地区助餐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口味和需求,现有的1700家老人家食堂,一级204个,二级1497个,比去年同期新增一级老人家食堂20个,农村地区老人家食堂20余个。今年以来,全市有120万人(次)的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今年,市民政局将着力扩展老年助餐服务。完善助餐服务政策,拓展涉农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进一步增加老年助餐供给方式。

(二)用心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聚焦民政服务领域为老服务事项,坚持“两条腿”走路,线上畅通,线下不堵。社区老年人日照中心结合实际,组织针对“健康码”查验、“津心办”APP使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等手机软件使用,开展“手机课堂”培训,并宣传老年人防诈骗常识。各养老机构在组织“手机课堂”基础上,帮助部分高龄老年人学会使用视频通话功能,在疫情防控不便探视时期,老人与家人能够无障碍视频见面,增加亲情交流和互动。

(三)依靠志愿助老行动,组织面向居家养老的能力培训。2021年,市民政局会同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启动“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专项行动,开展“少助老”“老助老”志愿服务,60个养老服务机构与大中小学结对,培育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为近800名送餐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启动失能家庭成员免费照护培训等8个志愿助老公益项目。在农村地区依托幸福大院(照料中心)培育和开展老年人助餐、入户探访、精神慰藉等多方面互助养老服务。2022年计划开展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全年培训1000人。出台家庭养老床位政策。制定出台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政 策措施,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 庭延伸。河西区、河东区、南开区、静海区、和平区新增家庭养老床位各不少于200张。

(四)完善养老设施网络。市委市政府连续第14年将养老服务纳入20项民心工程,2021年全市新建了照料中心100个,新增了养老床位4000张。着力打造区级、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7个区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智慧信息系统、应急救助等综合功能;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新增70余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现有1200个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服务模式,做优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二、增强为老服务技能人才培训

(一)指导我市高职院校做好养老服务专业设置。目前,我市高职院校中,天津职业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开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老年护理”专业;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开设有“老年教育指导与服务”专业,持续为我市养老服务领域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指导我市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调整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养老服务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明确智能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智能养老产品研发及使用、养老服务平台开发和维护及养老数据处理等行业企业,培养能够在照护、数据处理、平台运维、产品使用和推广等领域,从事老年人照护、养老技术产品的推广和安装调试、智能养老管理系统运维与数据处理、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指导我市普通高校做好养老服务专业设置。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在家政养老等领域设置本科专业,如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持续优化我市高校健康养老服务教育体系。天津理工大学设置了“养老学”本科专业;天津中医药大学设置了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等2个养老领域相关本科专业。目前,我市已有6所高校开设“护理学”专业,6所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4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养老领域本科层次人才。

三、着力推动智慧养老体系建设

(一)拓展智能养老服务内容,构筑安全防线。河西区搭建养老数据库、养老服务网,开发养老管理服务智慧平台,开通“85858590”服务热线、“一键通”应急呼叫网络,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9.2万多张,电子卡实现全覆盖,河东、河北、西青、和平、滨海新区、南开、静海等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区级养老大数据平台,河北、河西等区的信息化平台对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了“可视化”监管;滨海新区、和平区等区运用智能设备为空巢、重残、高龄等重点保障的老年人构建了安全防护网。

(二)鼓励企业开展智能服务,加大市场培育。今年继续推进日照中心社会化运营改革,再增加100家社会化运营点位,并将嵌入智能养老服务写入“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政策,持续鼓励智能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我市“互联网+养老”服务水平。

(三)创新为老服务新业态,强化创新设计与研发,促进老年用品提质升级。2021年7月印发的《天津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老年辅助器材及产品研发创新,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轻工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充实研发手段,支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老年辅助设备器具中的集成应用。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支持企业开发养老护理类、功能代偿类、康复训练类康复辅助器具和具有柔性控制、多信息融合、运动信息解码、外部环境感知等新技术的智能康复辅助器具,加强推广应用。支持开发残障辅助、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需要,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食品、药品、保健品、服装服饰、助行助浴、家庭医疗器械等生活用品用具,实现老年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持续推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入户医疗护理服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推进家医签约服务模式,重点落实好老年人等10类重点人群家医签约服务。为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开展上门体检、慢病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主要慢性病老年病人的健康指导、管理和干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以上。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体质辨识达到60%。推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随访和健康教育服务。重点落实好老年人等10类重点人群家医签约服务,特别关注特困、孤老、高龄空巢、失能、离休老人、失独家庭等人群,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由家医团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主动开展上门体检、慢病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家庭病床、特需上门服务。

但正如贵单位提案所言,天津作为一个多重老龄化因素叠加的城市,在增强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以民心工程养老项目为抓手,紧扣“养老必须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加以重点突破”的工作主线,坚持城乡统筹,织密养老服务网络,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激发养老服务活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一是健全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落地,加快推进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和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制度。

二是完善设施网络。新建一批养老机构,出台公办养老机构“公开轮候、评估入住”办法,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转型;实施《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三年行动》,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行动,发展街道层面综合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老旧城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

三是优化服务供给。复制推广河西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经验,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深化“寸草心”“手足情”行动。扩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在部分涉农区开展农村助餐服务试点。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全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5月17日   


工作人员: 袁杰  联系电话: 23416022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