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制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注重整体谋划,加强统筹推动,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和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好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目标,从规范组织建设、强化社区减负增效、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多元参与、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素质等方面,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社区治理体制,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决策部署,坚持基层为重、基层为要,以街道、社区为基本作战区域,强化城乡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推动权责、资源、力量向基层治理一线下沉,着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一是健全完善党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基层治理轴心作用,大力推行城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全市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00%“一肩挑”。大幅提升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权威得到巩固,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实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实施扁平化管理,深化街道办事处改革,把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战区,实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构建问题排查、平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评价反馈的问题发现处置闭环,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赋予街道办事处对区属职能部门“吹哨”事项考核评价权;对区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评优评先等的建议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等重要事项的建议权;对涉及本街道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参与权;投入本街道所属社区的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权等权力,切实增强街道统筹协调功能,推动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一针撬动千条线”。三是建立健全街道、部门间联动机制。围绕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依托“吹哨报到”制度,实施街道、部门间五项联动机制。即,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机制,针对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苗头性问题,做到及时发现、上报和解决,重大问题实施街道统筹,“吹哨”调动有关部门参与,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治理应急处置机制,针对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应急处置事项,由街道统筹城市管理、住房建设、应急管理等部门力量,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综合执法联合查处机制,针对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地桩地锁等需要开展综合执法的,由街道承担主体责任,实施执法协同;服务群众快速响应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对群众反应的重大问题,街道可统筹有关部门协同解决;重点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机制,针对违法建设、棚户区改造、创文创卫重点工作任务等,街道可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中会商,做到“事不完、人不走”。四是建立健全街道、社区联动工作制度。街道注重加强对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基层治理工作例会,遇有重大任务和突发事件,及时召开例会及早研究部署。同时,社区层面不断建立健全矛盾问题排查、研判、报告制度,努力做到问题不过夜。
二、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
健全完善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整合网格资源,统一划定网格区域,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推进人、地、物、事、组织全覆盖服务管理。一是合理划分网格。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每3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把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一名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明确网格员工作任务,并在社区公示网格员信息和联系方式,做到“一员多能”。同时,吸纳党员、楼门栋长、志愿者等作为兼职网格员,延伸社区治理触角。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强社区巡查,畅通民情民意渠道,加强法律政策宣传,及时发现化解矛盾隐患,强化群防群治,妥善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二是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依托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信息采集、源头发现、分层处置、联动联治、监督考核的网格化管理闭环工作流程。针对发现的问题,网格员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网格长协调解决的,及时报送网格长研究解决,需要广大居民群众共商共议的,及时召集议事协商会议研究解决,需要街镇、政府有关部门、物业公司、相关单位协调解决的,及时协调相关单位协同解决,切实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效益。三是精细服务群众。网格员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广泛深入居民群众,加强与居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努力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了解网格内居民家庭状况、不稳定因素、社区环境突出问题、社区重点人员等情况,做好“民情日志”记录,着重加强对困难群众、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流动人口、重点帮扶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关怀照料,提升精细化服务居民水平。四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日常管理、考核激励等政策措施,健全社区工作者市、区、街镇三级培训体系,强化社区工作者综合考核,建立由天津市社区社会工作员、国家助理社工师、国家社工师梯次衔接的职业水平评价体系,不断拓展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空间,提升社区工作者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持续深化巩固基层治理成效
坚持把理顺管理体制、建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社区治理传统优势作为推进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有效回应居民群众对精细化服务管理的诉求。一是大力推进“飞地”治理属地化。深入贯彻落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飞地”治理工作,明确“飞地”治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方法举措和实施步骤,实施市区联动,强化多方协同,有效压实了管理责任,排除了安全隐患,兜牢了民生保障网。对接壤“插花地”变更行政区域界线;对不接壤的“插花地”,按照尊重历史、方便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原则,推进管辖权落在行政区划所在地。二是实现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管理“两个全覆盖”。按照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居民群众的要求,深入开展基础组织空白点排查工作。对摸排出的尚未建立居委会的小区,通过新建居委会、纳入临近社区管理等方式,推进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对排查出的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服务管理任务较重的31个社区,按照3000户左右的标准,实施超大规模社区拆分,并及时配备社区工作人员,落实落细社区服务管理,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三是发挥好居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离居民群众最近、联系群众最直接最广泛的优势,动员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延伸社区服务的触角。疫情期间,社区居委会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以网格为作战单元,敲门到户,排查到人,构筑了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人民防线。同时,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志愿服务发祥地的源头优势,积极推广“敲敲窗、拍拍门”、“早看窗帘、晚看灯”等群众欢迎、参与广泛的志愿服务模式,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服务机制,让邻里互助成为新常态。
四、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坚持把群众受益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办好居民家门口的事,着力解决群众最烦最痛最忧的突出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街道办事处条例》。通过深化街道办事处改革、厘清街道办事处职能、健全完善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机制、增强街道办事处统筹能力、完善保障监督等方式,依法规范街道办事处履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平安建设的基本职能,聚焦基层治理实际,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及时回应居民群众关切,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实际需要。二是实施“街片长”制。以1-2个社区为规模,将街道辖区划分成若干街片,在每个街片设置街片长。一般由街道处、科级干部和驻地科队站所负责人担任街片长,包保街区里巷,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牵头组织开展街片治理工作,统筹推动街片内矛盾纠纷调解、综治维稳、应急处置、综合执法、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物业管理等基层治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日常巡查中发现和网格员上报的各类重难点问题。加强街片长制与网格化管理机制的衔接,将街片长巡查发现解决问题情况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完善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基层治理网络架构。三是发挥“小巷”管家队伍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共治共管”的原则,广泛动员志愿者担任“小巷管家”,加强“小巷管家”招募注册,指导“小巷管家”认真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的工作职责,经常性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协助街片长、网格员做好社区治理工作,随手解决力所能及的社会治理问题,促进“小巷管家”与街片长、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执法队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巩固基层治理成效。
您提出的建立“日日清”约请机制,快速响应群众需求,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对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治理创新的决策部署,以体制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一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深入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进一步增强街道、社区基层治理主战区功能,提升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能力,落实街片长制,发挥“小巷管家”队伍作用,推动解决社区治理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是完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奉献、人人享有的城乡社区治理格局。紧抓社区治理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围绕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创制,增强社区自治服务功能。三是精心做好重点群体关心关爱。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日常走访巡查,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掌握社区困难群众、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日常需求,精准对接政府、社会、社区等各类资源,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四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做好2021年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严把换届程序,依法依规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提升“两委”战斗力。健全城乡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治理机制,深化城乡社区协商实践,带动居民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五是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完善措施,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机制,注重在完善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结构、丰富治理手段、调动治理主体等方面加强研究,大胆探索,不断增强社区活力,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感谢您对社区治理工作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2021年4月1日
工作人员:赵治国
联系电话:1375273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