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3月以来,南开大学广泛动员各学院、部门以及学生响应“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目前已累计发动超1600人次志愿者参与近200场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涵盖数十个社区,提供志愿服务总时长超7000小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一、整合服务资源,打造平台化服务机制
广泛动员校内各方力量参与。注重发挥各单位、部门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相关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结合各自特长开展助老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服务氛围。各学院党团组织充分将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与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相结合,发挥组织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积极发动团员、党员,将风筝制作、共唱红歌、共讲党史等活动融入志愿服务当中,在助老的过程中既实现了给予老人们的陪伴,又实现了老一辈对青年人的传承教育。“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医学生专业特长,组织医学专业的志愿者定期前往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医疗宣教等特色服务。近一年已发动志愿者近150人次 ,在天津市南开区学湖里社区、天津市杨柳青白滩寺村等地服务近500人次。
注重运用各类服务机制与平台。精心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与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基地,构建“社区-学院”结对沟通机制,并将老年人作为服务重点团体,设计实施了一批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借助南开大学志愿服务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资源和平台,搭建好助老志愿服务平台,培育产出系列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发挥青年志愿者优势更好地为老服务。
二、瞄准重点群体,提供多元化助老服务
关注老年群体需求,分类提供多样化服务。在组织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既关注到老年人群中退休干部、退休老教授、养老院老人等不同身份群体,又关注到失能、经济困难和患有疑难杂症的重点个体,针对不同群体、个体分别提供包含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打造特色的拜访老教授、关爱渐冻症老人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实现对于老年人群的尊重和理解。“入智能时代,享科技生活”志愿服务项目针对老年人在智能手机使用的难题和常受电信诈骗方面的痛点,发动青年志愿者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在智能时代接轨“数字化生活”,借助社区平台,覆盖滦水里社区、紫金南里社区、玉皇里社区等3个社区,持续5年来共举办9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发动近700人次志愿者,服务时长达2700余小时。坚持“一对一”耐心用心指导,以老年人切实需求为导向,帮助老年人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例如电话、短信等)以及各类APP的基本使用(例如微信、支付宝、滴滴出行等),学会线上预约挂号等实用流程,使得老年人能够享受科技生活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既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学、学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望,也让青年志愿者们通过该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结合专业特长,不断扩充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目前已涵盖卫生清洁、情感陪伴、文体服务供给、义诊咨询、技能教授等等,结合专业特长提供了生活照料、精神关怀、健康指导和文化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在充分发挥志愿者们技能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全面生活需求,丰富老人文化生活,使老人从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法学院自2003年与嘉陵北里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以来,师生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发挥法学专业特长,二十年如一日接续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活动,围绕社区内老年人群的特点,通过普法课件和新媒体视频,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新编,将厚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转化为一个个通俗易懂的、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及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具体案例,通过互动和讲解,引导社区的老年人群体以法治思维、法律知识去认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近年来,普法宣讲活动已发动了240余位志愿者深入天津市各区的7个社区提供了12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身体力行为推动法治精神广泛宣传普及,贡献了南开的力量。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们在美坪园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立足生物学科特长,用所学知识给予了老人们关于如何科学补钙、如何保护视力等的专业建议,让老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维护自己的健康状况。
三、发挥专业力量,打造专业化优质团队
以全链条选拔培训机制打造专业化优质志愿服务力量。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具有综合素质高、服务热情度高、人员力量强大的优势,为发挥好这些优势特点,我校通过“选拔-培训-演习-反馈”这一流程,形成了全链条的助老志愿服务团队提升机制。针对如何与老年人更好地沟通对团队开展定期培训和指导,着力提升志愿团队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针对志愿服务质量开展调研反馈,与社区负责人等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及时发现助老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医学院的“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志愿者的选拔层面要求参选者要有较高的医学素养,并针对服务对象人群的特点为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确保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较专业的医疗服务,在活动结束后由志愿团队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与社区负责人就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
加强志愿服务表彰激励体系建设,为助老志愿服务团队保驾护航。加强形成和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表彰激励体系,在日常学校为各学院划拨志愿服务基础支持经费的同时,对于评定出的优秀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定向给予奖励经费支持。对于选树出的先进助老志愿者集体和个人,给予立体化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助力助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