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世威,现任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科员。入党19年来,闫世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认真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满腔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业务审查工作中。他本着“我奉献,我快乐”的信念,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艰苦任务干在前,克服困难冲在先,尽最大能力维护受助人员权益。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他求上进、求特色、求成绩,从不畏难、不放弃,抓住受助人员提供的点滴线索,耐心核实,力争使每名受助人员都能重返家乡、回归家庭。1987年至今,他先后为2000多名“无名氏”找到了家。
闫世威常说,救助管理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家庭和个人,我们的工作多一分认真,受助人员就多一分与家人团聚的希望。闫世威不仅勤于工作,而且善于总结工作经验。他多年来主攻甄别、查询、为受助人员找家的业务工作。他不满足于单纯掌握一般业务查询,而是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总结几代同事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体会,闫世威创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查询方法。这套方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查询工作效率。特别是针对讲不清住址的老幼受助人员、精神病患者、智障人员和聋哑人员,闫世威创新提出了口音辨别法、种族辨别法、历史辨别法、地理辨别法、生活习惯辨别法、携带物品辨别法和受助人员身份界定的辨别法。几年来,在他的实践下,为长期滞留站内人员找家率比收容遣送时提高三倍。
多年来,闫世威在工作中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坚持人性化救助理念。为了使受助人员及早与家人团聚,闫世威经常牺牲公休时间到站内协助家属办理接出手续。2009年10月,市救助站救助了一名山东籍男子。闫世威根据其语言特征和有限的信息,判断出有效信息,经核查,该人系山东章丘人,因精神问题,离家出走近三年,家中老母因想念儿子,已经哭瞎双眼。得知儿子尚在人间,老人激动不已。其家人连夜赶往天津接领。此时,正值“十一”长假,为了使男子尽早与家人团聚,闫世威早早到站内等候其家人。见到儿子,男子的父亲激动地对闫世威说:“您不仅救了我的儿子,还救了我的老伴。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除了在业务上勤于钻研,闫世威还时常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主动承担培养新人的工作。救助管理业务工作复杂烦琐,直接面对受助人员,情况各异,处理起来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老党员,闫世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帮助年轻同事尽快熟悉并适应救助管理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他经常与年轻同事聊天沟通,在思想上关心帮助要求进步的同志,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并及时把党组织的关怀传递给青年同志,切实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