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公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明确低收入人口范围,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专项社会救助政策范围,根据民政部《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民发〔2024〕57号)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局牵头起草了《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起止时间从2025年4月2日至4月11日,相关意见建议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天津市民政局。
2025年4月2日
联 系 人: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 荣晨
联系电话:23416343
邮箱:smzjshjzc@tj.gov.cn
草案正文
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民政部关于印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的通知》《天津市民政局等单位关于〈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天津市民政局等10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低收入人口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负责、因地制宜;
(二)高效协同、便民利民;
(三)精准认定、动态管理;
(四)客观公正、公开透明。
第三条 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并接受上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指导、监督;认定权限按规定委托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符合我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条件的,经申请审核确认可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及核算认定、家庭财产具体内容等参照《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和《天津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相关刚性支出在核算家庭收入时不予扣减。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五条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
(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家庭财产状况符合下列规定:
1.家庭人均拥有货币财产总额,包括现金、存款、理财产品、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以及家庭成员注册市场主体或在各类企业中投资认缴出资额,不得超过36个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和(因病变卖家庭唯一住房获得的现金除外);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的住房(含自建房、商品房)总计不超过1套(栋),或家庭成员名下有二套房但累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高于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本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乘用车不超过一辆,且现值在10万元以内;拥有的摩托车、电瓶车、三轮车、拖拉机等现值应在1万元以下,车辆现值可以参考二手车市场评估价格或互联网二手车买卖平台评估价格予以确定。
(四)提出申请前12个月家庭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不低于60%;
(五)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刚性支出包括以下必需支出:
(一)生活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为维持基本生活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必要的衣、食、住、行、用等费用支出。认定标准最高不超过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医疗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就诊发生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等支付后,由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原则上依据有效票据认定。
(三)教育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幼儿园阶段,或者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由个人负担的保教费或者学费、住宿费,原则上按照就读幼儿园、学校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同类公办幼儿园、学校收费标准认定。
(四)残疾康复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扣除政府补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和商业保险赔付费用等部分后,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原则上依据有效票据认定。
(五)因灾、因意外费用支出。指因交通事故、火灾、爆炸、溺水、人身伤害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资金后,实际负担的费用或用于家庭恢复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原则上依据有效票据认定。
(六)其他支出。由区级民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另外认定的支出。
前款规定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及辅助器具范围,按照我市残联部门有关目录执行。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
(一)拒绝配合有关部门对申请人家庭及其相关人员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或隐瞒家庭经济状况的家庭;
(二)拒绝提供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的家庭;
(三)通过离婚、赠予、转让、分户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份额,或者放弃法定应得赡(抚、扶)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的家庭;
(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后,仍存在出国留学、出国旅游等高消费行为的家庭;
(五)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不从事生产劳动人员的家庭;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八条 申请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也可通过“一城通办”选择居住地乡镇(街道)提交社会救助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人代为提出申请。委托申请的应当办理相应委托手续。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不在同一行政区的,可以由其中一个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一致的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均不一致的,可由任一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
第九条 申请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配合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证件;
(三)家庭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刚性支出的有效票据;
(四)申请家庭及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核对授权书;
(五)保证所提供的信息材料真实、完整、有效的承诺书。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齐所有规定材料。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查询获取的相关证明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启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可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开展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等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及时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初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报送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十三条 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和初审意见等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确认意见。
第十四条 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确认同意,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确认通知书,书面告知身份认定有效期限。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确认同意,并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接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程序委托下放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审核确认权限,可参照上述有关规定,负责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受理、审核和确认工作。
第十六条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审核确认工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存在公示有异议、人户分离或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难度较大等特殊情况的,审核确认期限可以延长至45个工作日。
对于情形复杂的,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启动区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通过“一事一议”方式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七条 经审核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在有效期内,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按照规定获得相应社会救助或者帮扶。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应当按照本办法重新申请,前期已经提交且无变化的申请材料,不要求重复提交。
第十八条 申请或退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的对象,经审核其家庭经济状况不符合相应认定条件,但符合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条件的,经本人同意后,可以依照其申请资料和调查核实情况,直接转入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程序,相关申请资料不再重复提交,简化工作流程。
第四章 服务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市、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常态化监测预警范围,为相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帮扶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等服务支持。
第二十条 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受理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的咨询、投诉、举报,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负责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的工作人员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对秉持公心、履职尽责但因客观原因出现失误偏差且能够及时纠正的,依法依规免予问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天津市民政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2025年 月 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背景介绍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2024年10月,民政部制定印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民发〔2024〕57号),规范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专项社会救助政策范围,要求各地制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具体认定办法和程序。研究出台《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既是落实民政部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的必然举措,也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前提。为此,结合我市实际,市民政局起草了《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作为规范我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的政策文件
二、主要内容
《通知》共分为5章22条。
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的目的、适用、原则、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等规定。
第二章,认定条件。明确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条件,以及家庭成员、家庭财产范围、家庭收入状况、相关人员能力认定等参照规定,生活必需支出的认定方法。
第三章,认定程序。明确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审核确认具体程序和相关规定。
第四章,服务管理与监督。明确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日常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五章,附则。明确了文件解释权、施行日期。
三、政策依据
1.《民政部关于印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2024〕57号);
2.《天津市民政局等单位关于〈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民规〔2024〕6号);
3.《天津市民政局等10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低收入人口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津民规〔2024〕3号);
4、《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津民规〔2022〕2号);
5.《天津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办法》(津民规〔2023〕1号)。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于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11日在天津市民政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未收到针对文件的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