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婚俗改革丨天津市宝坻区:成风化俗 为甜蜜“减负”


婚俗改革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也是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的关键举措。针对传统婚俗中“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天津市宝坻区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切,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引导,探索出一条“小切口、大成效”的改革路径,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一、基本情况

天津市宝坻区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全区751个行政村全面参与,累计打造了“家风村风大家谈”“移风易俗茶话会”“文明喜事微宣讲”等2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项目,形成了“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通过积分激励、阵地升级、文化浸润等举措,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推动婚俗改革从“破题”迈向“深化”,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二、主要做法

“面子”“里子”齐抓 解锁“文明密码”一是创新治理有梯度。首创“积分+榜单”机制,将婚俗整治与村民日常行为挂钩。各村设立“婚俗积分超市”,对举办简约婚礼、拒绝大操大办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同时,对铺张浪费行为以“黑榜”公示,形成“面子效应”。此机制累计奖励家庭3200余户,曝光违规案例56起,群众参与婚俗改革的主动性显著提升。二是节约办事有温度。由各村镇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制定婚丧事宜操办标准,明确宴席规模、随礼金额上限等细则。试点并向全区推广打造“移风易俗文明餐厅”,升级改造婚丧嫁娶办事场所,由村党组织直接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提供服务,统一配置桌椅、空调、音响等设施并免费向村民开放使用,单场红白事成本降低4万元以上,切实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明白账”,减轻群众负担、深受群众好评。三是服务供给有精度。构建“点线面”服务体系,选取文明村作为示范点,建设婚俗文化长廊、文明礼堂等特色阵地,形成“可看可学”的样板工程。串联示范点构建“文明婚俗示范带”,通过“事迹上墙、政策优先”等措施扩大辐射范围。整合文明办、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成立“一站式”婚俗服务中心,提供婚姻登记政策咨询、婚姻家庭心理辅导、文明婚俗礼仪宣教等精细化服务,累计服务新人2100余对。

“分量”“质量”并举 树立“文明新风”一是制度约束有力度。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明确“限菜令”(宴席菜品不超过12道)、“喜事一顿饭”(婚宴仅限当日一餐且每桌餐费平均350元)等硬性标准,并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各村成立道德评议会,对违规行为进行评议和劝导,确保制度落地见效。二是宣传引导有广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文明婚俗主题活动,各街镇每月至少开展2次“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热门案例分享会,成为群众反思传统陋习、学习文明风尚的重要课堂,累计开展活动8000余场,参与人数达8.6万余人次。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开设专栏发布典型案例、文明倡议,阅读量超百万余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格局。三是模范引领有厚度。组建由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构成的宣讲队伍,开展“抵制高额彩礼”等巡讲活动300余场,以群众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群众对文明婚俗的认同感显著增强。


“形式”“仪式”合力 激活“文明细胞”一是创新形式有靓度。推出“公交婚车”特色项目,创新打造“公交变婚车 开往幸福站”环保简约婚庆模式,将普通公交车装饰为婚车,配备红丝带、喜字贴纸,既环保又温馨,满足了人们差异化、个性化喜事需求;多部门联合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颁证仪式”等活动,种种富有创意、环保的结婚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文明新潮流,目前已累计服务210余对新人。二是定制仪式有热度。巧借节日契机,在“我们的节日·七夕”、情人节、“520”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3000余对新人签订“文明婚约”。联合本地摄影机构、婚庆公司推出“简约婚礼定制包”,包含30分钟微仪式、全家福拍摄等多项基础服务;联合餐饮企业推出“喜事套餐”,限定菜品数量和价格,让轻量化婚仪既有质感又接地气,既保留传统婚庆氛围又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三是文化赋能有深度。广泛挖掘乡村原创文艺和本土非遗资源,创作《婚俗新篇颂文明》《彩礼“退潮”,幸福“满仓”》等京东大鼓、小品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风。依托“百姓大舞台”,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演出80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让文明婚俗理念在文化浸润中生根发芽。


(2024年5月|宝坻区举办“情定宝地·幸福启航”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

三、经验体会

宝坻区婚俗改革的实践表明,移风易俗需坚持“疏堵结合、软硬兼施”。一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降低改革成本,让“看得见的实惠”成为群众支持改革的关键动力;二是以文化浸润为抓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理念,用文化的力量让文明理念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践行”,增强群众认同感;三是以长效治理为目标,通过制度约束与柔性引导并举,逐步构建“制度+监督+激励”三位一体机制,为婚俗改革提供长效保障。未来,宝坻区将持续深化经验总结,加大新型婚俗文化培育力度,进一步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动能。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