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2022年度天津市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西青区探索社区协商多元参与 不断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

一、案例背景

随着西青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为及时、高效解决社区问题,回应居民需求,西青区积极搭建社区协商平台,通过“五社联动”实现社区共治,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设置协商议题,破解“协商什么”难题。西青区自2013年起就建立了社区和谐议事会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很多社区依旧存在对难解决的议题避而不谈、绕道处置的问题。为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协商议事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议事协商工作的通知》,从制度上规范议事协商。挖掘群众需求,社区党组织发挥“掌舵人”作用,通过入户走访、网格巡查、居民热线等方式收集问题,借助专业社会组织优势,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居民群体,通过综合评估社区发展现状和居民需求确立协商议题。2021年,西青区各社区围绕治安维护、基础设施完善、物业管理、环境整治四类议题开展协商,所选议题均是切乎实际、关乎民生、合乎民意的突出问题。

(二)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破解“谁来协商”难题。针对社区协商过程中青年群体没时间参与、外来群体不愿意参与、老年群体不会参与、其他主体非必要不参与的问题,西青区通过“三引导”提升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广泛性、多样性。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依托民情恳谈日、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开放日和网上议事厅等平台,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决社区居民没时间、没途径参与协商的问题。引导共建单位参与,利用“吹哨报到”机制,针对社区无法自行解决的难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推动由社区“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同者”“辅助者”作用,利用社会组织专业优势,配合社区党组织推动社区协商自治。

(三)促进协商成果转化,破解“怎么落实”难题。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没有执法权和约束手段,对于协商议题的落实,大多只能以沟通劝导为主,存在协商结果难以贯彻执行的尴尬局面。搭建“社区共建你我他”项目平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采用开放空间技术、传授协商技巧等方法实地督导,解决协商成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搭建“上下协同”治理机制,共建单位发挥资源优势,为社区协商成果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和人力、物力支持,打造社区协商“命运共同体”。搭建“闭环管理”监督体系,运用“收集需求-提出议题-议事协商-推动落实-监督反馈”闭环处理机制,由居民对协商结果落实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公开公示,实现社区协商成果转化“全透明”。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在社会组织指导下、在共建单位协助下,中北镇富力湾社区为解决电动车上楼问题,在社区内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40个,大寺镇泉集里社区为解决老旧小区晾衣难问题,在社区内加装公共晾衣杆30余架,有效解决群众心中的“大事”。2021年,西青区累计召开和谐议事会727次,解决社区停车难、邻里矛盾、物业纠纷等问题891件,实现社区需求居民表达、社区问题居民讨论、社区决策居民参与的良好效果。

三、工作成效

(一)聚焦社区公共事务,提升了服务群众质量。从西青区各社区形成的协商议题来看,大多数都聚焦在社区公共事务或居民共性问题上,比如社区停车难、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修等,社区协商平台己然成为了居民表达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社区通过协商不但解决了社区大多数人的困扰,同时,还统筹了居民、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各类主体的资源,使社区有能力协调解决更深层次、更有难度的社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二)突显居民议事主体地位,增强了协商民主性。西青区在社区协商议题的选择、协商主体的参与、协商成果的落实等各个环节均体现出“居民唱主角”的原则,协商流程具备简便性、科学性、合理性。居民主体地位贯穿整个协商流程,改变了以往居民看着社区做的局面,进一步扩大了居民的有序参与。同时,西青区社区协商主体日趋多元化,各类群体不但充分表达了各自的利益诉求,更从中找到了各类主体的利益平衡点,不断推动各方利用自身优势协同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三)丰富议事协商形式,调动了居民积极性。西青区自开展社区议事协商以来,不断丰富议事协商形式,探索出五方议事会、线上议事、引入社会组织搭建协商平台等各类协商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网格协商,由社区工作者组织居民自发协商解决网格内的小微事项,对于网格内无法自行协商解决的事项再召开社区和谐议事会解决,实现“网格小协商,社区大协商”。通过长期、广泛、有效的协商,居民逐渐养成了关注社区事务和参与社区活动的习惯,居民自治意识得到了强化。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