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内操办红白事的标准不断提高。一场白事下来,花费几十万的事例屡见不鲜,大大加重了普通村民的经济负担,同时各种吹拉弹唱、封建迷信活动掺杂其中,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为从根本上破除封建迷信、铺张浪费、陈旧陋习等一些不良习俗,扭转每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的局面,刘快庄村按照国家、市、区层面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作为强化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支撑,结合本村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于2018年成立红白理事会,经过四年多的工作推动,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村庄治理更加和谐。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完善自治制度建设。刘快庄村坚持发挥村党委轴心作用,强化村级自治制度设计,务实推动“红白理事会”制度建设,推进党建引领村民自治聚能量、添动力、增活力。一是抓实村民自治公约。严格规范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红白事宴请餐数、餐饮标准和穿孝服条件等约定事项,禁止吹打念经及燃放烟花爆竹,取消鲜花篮摆放和抛撒纸钱等移风易俗规定写入其中,为村级“红白理事会”建立和工作提供根本制度遵循。二是研究细化制度建设,提升工作规范水平。通过入户走访征求民意,民主决策研究决定,刘快庄村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基准,研究制定《刘快庄村红白理事章程》,成为天津市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的首批试点村庄,创新细化“红白理事会”办事规程,为推进“红白理事会”务实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制度衔接。建立会长、副会长、理事为主体的组织架构体系,会长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两委成员”兼任副会长,将“思想好、威望高、能力强、热情足”的党员、群众吸纳为理事及成员,建立了村“两委”负责,理事成员包保制度和村民代表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一贯到底的制度落实体系。
(二)完善工作机制,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刘快庄村面对乡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持续强化“红白理事会”工作机制建设,推进文明乡风的养成。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刘快庄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干部、村委会工作人员带头执行章程。对于理事会成员因违反村“红白理事会”规定,给村民造成浪费的,在停发补贴的情况下,村委会提请村民会议研究将其辞退。通过自加压力,抓好关键少数,影响大多数,推动了红白理事会的工作的全面展开。二是推进村民协同。对村民遵守红白理事章程内容的,予以奖励,违反章程则扣除同等金额,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村民节约了不必要的支出,更得到了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与支持。三是建立全程服务机制。红白理事会对村内每场红白事进行全程“跟踪”,切实做到管理、监督、服务“一条龙”。对红事要求取消请厨师订菜环节,设定每桌饭菜最高标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村民家中出现白事时,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会出现在村民家中,村委会免费提供丧事用冰棺、花圈、挽联、殡葬车辆等费用,并通过村内广播为死者发布讣告,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三)持续宣传引导,推动文明村风深入人心。依托“线上+线下”平台,采取“广播大喇叭天天讲、微信工作群实时发、宣传公示栏定期发”的宣传模式,刘快庄村委会积极向村民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乡村治理手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制作移风易俗宣传漫画,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用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树立除陋习、树新风的思想观念。通过村党委主抓、“两委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不断提升广大村民对红白理事工作认识的程度,解决农村自治动力不足、参与不够等问题,让全村成为红白理事工作的受益者。
三、工作成效
刘快庄村“红白理事会”工作经过四年来的摸索实践,已逐步成熟,并且依据村庄现实发展不断改进更新,逐步适应村庄发展形势、适应村民生活状态,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婚丧嫁娶办事规模得到有效控制,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节俭办事、厚养薄葬的更多了,净化了攀比之风,提升了村里治理手段,彻底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每年为全体村民在婚丧嫁娶总支出上节约了800余万元,村里的婚丧嫁娶之风悄然发生了变化。推行“红白理事会”让原先无形的“村规民约”因为章程约定被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内生价值,红白理事工作让村民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让不少过去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现在成为了主动加入的“参与者”,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村民自觉树立除陋习、树新风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逐步改变了村庄的治理模式,撬动体制机制的一系列变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了村庄治理有效,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