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与供给优势,扎实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10月30日上午,由天津市民政局主办的2025京津冀康养资源推介暨天津市养老服务专项成果发布活动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N2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核心目标,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发布、案例分享等形式,搭建了养老服务跨区域合作交流专业平台。

天津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郭勐出席会议并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海东,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蒙根飒,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孙先礼、河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李松受邀出席会议。京津冀以及内蒙古、广西、海南、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天津市部分委办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部分省辖地级市民政局,我市各区民政局分管负责同志以及京津冀三地养老领域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负责人、科研机构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活动现场,天津市养老服务与保障学会会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来,以养老金融为视角,发布《天津市养老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报告建议,构建养老财富智能化管理体系,在短期内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广低门槛弹性金融产品,中长期依托京津冀协同优势,打造适配超大城市老龄化的养老金融示范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活动邀请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海东做专题推介,现场介绍广西自然疗愈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康养旅居资源,为跨区域养老资源互补拓展新空间。

在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发布环节,三地行业组织负责人分别亮出“特色答卷”:北京养老行业协会智慧养老分会会长祁俊雨推介京津冀智慧养老典型案例。北京养老服务网累计访问量已突破6400万,整合1500家驿站、620家机构资源实现“一网通办”,智慧养老院AI应急系统对跌倒、火灾等风险识别率达98%,夜间事故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压电传感床垫、巡检机器人等设备更是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会会长吕中芳发布京津冀十条精品康养旅居线路,线路以“文化为魂、共享为骨、康养为体”,覆盖北京中轴线探秘、天津租界风情、河北红色记忆等主题,融合“吃住行娱疗养学用”八大服务维度,同时联动内蒙古、广西等地拓展旅居场景;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李少峰则聚焦“京畿福地 老有颐养”主题,推介11家河北优质康养点位,这些点位分布于怀来、北戴河、燕郊等核心区域,涵盖综合医养、旅居康养、田园养老等模式,部分机构还联动海南打造“冬南夏北”旅居服务,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针对老年群体高度关注的认知障碍问题,活动特设“认知障碍专题发布”环节,从筛查、干预、照护等全链条分享创新方案。天津市福老基金会理事长时宝光分享天津市社区认知障碍筛查结果。数据显示,通过眼动和步态检测仪器,已检出天津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病率为16.7%,该“无创伤、低成本、可推广”的筛查方式,有效解决主流检查不适配社区场景的难题,为认知障碍早期发现提供可行路径。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中科睿医董事长范向民博士则带来“AI+神经科学”的前沿视角,介绍团队研发的认知功能定量评价系统、眼动检测分析系统等产品,已落地400余家医疗机构,通过多模态行为感知、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精准评价—自适应干预”闭环,还联合建立中国人群神经功能数据库,推动脑健康筛查干预关口前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邢梦娅主任从临床角度对天津市老年人认知障碍现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鹏瑞利康养宋祥英女士以“深度医养融合下的全人整合服务模式”为核心,分享多维度认知障碍照护体系实践经验,该模式成效显著,运营后患者认知功能好转回归家庭率10%,照护等级下调率20%,认知功能改善率100%。天津企业青年人才创新发展协会李文英会长发布了认知障碍照护人才梯队建设新成果,通过构建 “标准—培养—认证—服务”闭环体系,致力于构建 “认知症友好社区” ,让专业服务融入千家万户。

活动中,京津冀三地老龄产业协会签署了《京津冀三地老龄产业协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0家京津冀优质养老机构共同发布倡议书,为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注入新生机。

无障碍
关爱版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