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津云刊发文章《“十四五”巡礼·天津答卷丨硬实力托底 软温度暖心 民生福祉绘就幸福底色》,其中对天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报道。
文章节选:
构建“医养结合”保障网,应对老龄化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民生保障的重要课题。天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35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5.8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48%,这样的人口结构背景下,优质养老服务的供给更显关键。
老年人能享有优质养老服务,既是老百姓朴实的愿望,也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年来,天津养老服务网络愈发贴心完善。《天津市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推动服务网络城乡覆盖,市级层面建成“津牌养老智能服务平台”并布局5家公办养老机构;16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精准链接资源,其中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做法成为全国典型;180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超70%;1317家社区照料中心通过社会化运营改革,引入专业力量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让养老服务真正“触手可及”。
东丽区金钟街综合养老中心的认知症照护专区,正是天津优质养老服务的生动缩影。专区内,旧式木桌、老式暖水壶、压满老照片的玻璃板搭配留声机里的经典乐曲,营造出浓厚的怀旧氛围,几位老人正惬意享受时光。该中心院长冯振红介绍,专区不仅融入怀旧元素,还通过“游戏积分兑换老物件”的方式锻炼老人认知能力,同时划分活动区、康复区、住养区等区域,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他们提升动手能力、语言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
在完善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天津持续激活养老服务市场活力。通过举办老博会、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内外资企业来津布局,加大培育本土品牌与引进知名企业双轨并行;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先后举办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对接会,签订6个养老领域协议,推动我市优质养老企业在河北省落地9市17个项目,聚力打造京津冀颐养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