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天津市民政局锚定民心工程既定目标,聚焦养老服务提质与困难群众兜底两大任务,运用“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和“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的22字工作目标方法,扎实推进示范型老人家食堂建设、智慧养老设施布局、低保标准调整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多维宣传让惠民政策直达民心,各项任务均按计划稳步推进,民生福祉底色持续擦亮。
一、提质增效,托起幸福“夕阳红”
(一)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水平
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跟进评估,督促各区落实补贴资金。推动建设3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提高养老设施覆盖率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化综合体和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更加关注个性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多样化发展。截至9月底,累计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16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8个、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专区6个。计划于11月底建成10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2月底建成30个社区型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
(二)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
通过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提高家庭养老能力,持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截至9月底,已完成700人理论培训。计划11月底完成1000人理论培训及入户指导。
(三)打造示范型老人家食堂
扎实推进示范型老人家食堂建设,截至9月底,已建成示范性老人家食堂22个。计划11月底建成30家示范型老人家食堂。
二、兜牢底线,织密民生“保障网”
推动服务类救助试点工作。组织召开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研究分析部署下半年民心工程、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召开5场月度视频调度会和2场政策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各区共开展服务项目74个,服务救助对象18387人次,投入资金369.8万元。组织推进低保标准调整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调整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津民规〔2025〕6号),从2025年9月1日起,将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010元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045元;符合发放救助金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救助标准由每户每月303元调整为每户每月314元。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都已经完成按照新低保标准发放低保金,涉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7.57万户,12.17万人。推进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制定印发《天津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津民规〔2025〕5号),并组织区、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培训,涉及人员约300人。联合市教委等多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帮扶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各区民政局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正在进行制发文件。
围绕民心工程重点任务和综合治理情况,深入各区实地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持续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指导各区深入落实低保等救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列入社会救助保障的群众共计8.78万户、13.38万人,全年累计将10759名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临时救助3.61万人次。持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区、乡镇(街道)规范实施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工作。加强预警信息处置,依托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按照“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运行模式,及时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有针对性提供救助帮扶。截至目前,今年信息平台共预警8257人次,其中救助金上涨990人次,救助金下调480人次,救助金停发1866人次,符合条件继续享受4289人次。
三、多维宣传,民政惠民深入人心
(一)工作开展情况
由局领导及养老、救助处相关负责同志主动向群众汇报民政工作,先后参加《公仆走进直播间》《问民生》《百姓问政》等各类新闻采访、媒体访谈9次。依托新闻媒体解读民政民心工程,发布重点工作进展,在《中国社会报》刊发6篇,《中国民政》刊发2次,《天津日报》刊发10篇,《天津新闻》栏目播出9次,津云等媒体十余篇。
(二)创新举措及重点成效
与津云新媒体携手宣传推广天津智慧养老模式,在“津彩绽放 云聚上合”融媒体特别节目《数字赋能涌活力 智绘生活新图景》中对我市智慧养老及河西区养老服务情况进行详细报道。围绕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做好宣传,在“天津民政”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老年消费者及家庭依托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申请补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救助及养老领域民心工程的宣传工作。突出民心工程亲民感,巧妙运用天津民政“大民”“暖暖”IP形象,推出民政系列表情包及短视频作品。重阳节期间,策划养老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天津日报·民政周刊》养老专刊;组织新闻媒体及网络大V实地参与“津牌养老”采访线及其他点位调研采访,开展集中宣传报道,形成民政民心工程宣传声势。
三季度,民政民心工程的“进度条”不断刷新,养老服务的“温度”与救助保障的“力度”显著提高。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紧盯项目节点,深化智慧化服务创新,细化救助政策落实,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津牌养老”品牌更响亮、兜底保障网更牢固,让民生实事真正落地见效,为构建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天津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