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媒体聚焦丨今晚报:跨省领证 吃锅巴菜逛五大道 津式浪漫 感受“回家的温暖”

全文如下:

昨日(5月10日),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在津落地生根。这一天,阳光明媚的津城见证了210对新人的甜蜜时刻。其中,29对非津籍新人享受到“无需户口簿、全市任意办”的政策红利。全市多个婚姻登记处都洋溢着喜庆氛围,工作人员用高效服务与暖心细节,让新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幸福的温度”。

登记现场

新人赶早体验“跨省甜蜜”

“没想到喜中‘全国通办’的头彩,真是太幸运了!”昨日8时刚过,红桥区婚姻登记大厅迎来当天第一对跨省新人——女方来自黑龙江省,男方来自河北省。两人穿着简约的情侣装,手里捧着一束向日葵,脸上挂着紧张又期待的笑容。“我们特意选了良辰吉日,想着早点来排队,没想到在天津就能办,太省心了!”女方笑着告诉工作人员。

红桥区民政局婚姻收养登记处负责人王玉洁回忆起这对新人时介绍:“早上看他们来得早,聊了几句才知道,他们在天津工作很久了。登记完,他俩说要去洪湖里吃锅巴菜,说这才算‘天津式浪漫’。”王玉洁特意为他们送上纪念信封,里面装着婚姻辅导手册和天津景点卡片,“虽然是异地登记,但不能让他们觉得生分,得让咱天津的热乎劲儿感染他们。”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东北的一对夫妻,他们带着18岁的儿子到河北区婚姻登记大厅复婚。“我俩离婚时还是在老家办的,现在复婚居然在天津‘一键搞定’,这政策太方便了!”男方忍不住跟周围的新人分享。儿子现场用手机给父母拍登记照,逗得工作人员直乐:“儿子当‘摄影师’,拍得比证件照还温馨!”

在河西区婚姻登记处,当天办理了57对业务。一对天津本地新人边展示结婚证边感慨:“户口簿早不知道放哪儿了,现在只带身份证就行,太省事了!”

王玉洁坦言,早上其实有点“小忐忑”:“新系统头一天用,怕出啥岔子,提前印了一堆备用表格。结果新人一来,办得顺顺当当,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她指着大厅一侧的便民服务区域说,“我们备了纸巾、热水和充电宝,外地来的朋友需要啥随时用,别见外。”

系统升级

填表签字更注重“仪式感”

“您看这声明书,得自己填婚姻状况,一笔一画,可马虎不得。”在登记窗口,工作人员边递表格边提醒新人。比起以前只签字,现在需要双方亲自填写婚姻状况等信息,“本人上述声明完全真实,如有虚假,愿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行字显得格外醒目。

河北区民政局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科负责人解释:“现在让当事人亲笔书写,这不是麻烦,是让大家更清楚自己的婚姻状况,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是对婚姻的郑重承诺。今天有对新人填完后互相核对,笑着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共同完成的‘正式文件’。”

红桥区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新系统减少了人工核对的繁琐。“以前遇到信息有出入的情况,得花不少时间沟通确认,现在系统核验快,新人少等待。”有新人感慨:“不用自己折腾证明,办事效率太高了!”

现场不少新人对“无感化”服务竖起大拇指。来自哈尔滨的刘女士本以为要提交户口簿,没想到仅用身份证,系统就自动调取了她的户籍信息。“现在办事不用自己来回跑证明,数据比人还‘靠谱’!”她拿着刚领到的结婚证感慨,“全国通办不仅省了脚力,还让人感受到被尊重的仪式感。”

精心准备

细节里藏满了“天津温度”

红桥区提前两周组织工作人员熟悉政策和流程。“我们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讨论,确保大家能熟练应对。”王玉洁说,大厅还设置了专门的咨询岗位,为外地新人解答疑问。

河西区婚姻登记处在便民服务上花心思——大厅里摆放着免费纸巾、充电宝。“有外地新人登记完想逛逛天津,我们会向他们推荐附近的五大道、民园广场,他们直夸贴心。”工作人员笑着说。

河东区当天办理了46对登记,工作人员介绍:“新系统上线后,信息录入更快捷,我们能腾出更多精力与新人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现场不少新人表示,从提交材料到领证全程顺畅,工作人员的耐心服务让登记过程充满温暖。

当一对黑龙江籍新人捧着结婚证走出红桥区婚姻登记大厅时,阳光正照在大厅外“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红色横幅上。他们计划去附近的老茶馆听段相声,用天津的烟火气给这个日子“加个彩蛋”。正如王玉洁在新人留言本上写到的:“以前办登记像闯关,现在像走亲戚——带着期待来,揣着温暖走。”

这场登记处里的“微改革”,改的是流程,暖的是人心。从一本需要反复核对的户口簿,到一张轻轻一刷的身份证,背后是数据的互联互通,更是工作人员把群众的“麻烦事”当成“自家事”的用心。当越来越多的“异乡人”在天津的登记处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便利,更是一座城市对每个小家庭的温柔致意。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