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清明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的市民选择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式,传承这份深厚的感情。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文明祭扫,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更是我们内心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与升华;低碳环保,更是我们对自然、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本市各级相关单位也是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市民朋友们营造文明祭扫社会氛围,让更多市民加入到文明祭扫中。
3月27日上午,由市文明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主办,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天津经济广播、河北区委宣传部(河北区文明办)、河北区委社会工作部、河北区民政局、河北区月牙河街道办事处承办的2025年天津市“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示范活动暨“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社区活动,在河北区月牙河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
天津市道德模范张振东、马芳菲、王智萍、回江涛和“中国好人”焦守诣、刘智莉现场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市民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文明、绿色、安全、节俭的方式缅怀先人,为建设美丽天津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市曲艺团相声演员王友如、刘川带来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相声作品《如此大了》,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刻讽刺了行业内诸如哄抬价格、迷信铺张等不良现象。由20多位月牙河街社区居民组成的丹小江公益环保志愿团,带来的环保手语《一个干净的地球》节目,向到场居民宣导清明祭扫要文明低碳。市王莘合唱团带来小合唱《送别》,在悠扬的歌声中,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丁勇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开创文明祭扫新风”话题,引发了现场群众的强烈共鸣。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祭扫节日,是每个家庭寄托哀思的节日,过去烧纸焚香确实是会造成环境污染,文明祭扫,低碳环保的理念是本市各级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的。政府部门的不断引导,以及居民百姓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文明行为的不断培养,让我们身边的生活越来越充满绿意。
活动尾声,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工作人员通过敬献祈福灯,诵读追思词的方式,带领居民共同参与这场庄重而肃穆的追思仪式。
在此,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天津市委社会工作部、天津市民政局提示广大市民,让我们把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深厚情感,融入到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中。选择献一束花、敬一杯茶、写一封信等文明祭扫方式,以实际行动,争做文明祭扫的示范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