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以及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等人群,天津近年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幸福底线”。昨天(12月3日),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4委办局长年终访谈”,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介绍了救助工作的三个新变化。
“伴随天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们的兜底工作每年都有新变化。”朱峰说,今年的“变”体现在加政策、加手段、加助力三方面。
“政策方面,更快补齐救助短板。”他介绍,经多年完善,天津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较为健全,政策措施较为完善,当下救助工作的重点是找准保障体系中存在空白且是百姓痛点难点的问题。今年,天津格外关注低保边缘群体,特别是因为大病医疗、子女教育、突发意外发生大额刚性支出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群众,为此出台了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两个新的政策,建立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政策,形成分层分类、梯度救助格局。
“我们提出救助工作要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今年,我们‘加手段’,重点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将全市22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截至目前,信息平台共预警1.24万人次。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法,线上做好各部门数据比对,线下做好民政关爱走访的传统群众工作,主动发现、主动服务,目前全市纳入保障范围群众8.87万户、13.69万人。”朱峰说。
加助力引入更多慈善资源。民政部门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动员全市114家基金会和189家慈善组织开展灵活救助帮扶,组织“情满津门”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抗洪防汛受灾群众慰问、“新春·爱暖包”等活动,共发放慰问金1.55亿元,受益群众16.5万人。
市民如遇困难想寻求救助,有哪些渠道?朱峰介绍,市民可就近到街道(乡镇)社会救助窗口求助;还可到市民政局官网上查询市局和各区的救助咨询热线,或拨打12345求助;可关注“天津民政”微信公众号,扫救助二维码求助;登录津心办App市民政局旗舰店,也可申请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