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市民政局有力推进20项民心工程民政项目

民心工程,桩桩件件连着民心,是百姓最关心的事。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落实20项民心工程,是民政部门每年工作的“重头戏”。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对标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深化民政“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和“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的22字工作目标方法,锚定民心工程任务,细化“施工图”,打造“实景图”,用实打实的惠民举措,为津门百姓提供暖心服务。

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在救助工作方面,创新低收入人口智能预警平台,建立数字化筛查机制,动态监测低收入人群医疗、教育等方面刚性支出等情况,及时发现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兜底服务最困难群众,预计惠及全市22万低收入群众。目前,已制定印发《天津市低收入人口认定管理办法》,建立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政策。已起草完成《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报政府审定稿)和《天津市临时救助办法》(修订稿)。依托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遇困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截至2024年9月底,信息平台共预警10619人次,其中救助金上涨1107人,救助金下调689人,保障金停发2317人次,符合条件继续享受5862人次。

在组织推动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中,开展全市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整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作风建设、低保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管理等社会救助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具体实事治理工作,严防“人情保、关系保和漏保”现象的发生。深入开展低收入群体走访慰问工作。国庆节前夕,根据《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困难群体的慰问工作,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约4.3万名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基层救助领域亮点频现。制定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了《天津市临时救助办法》,深入开展政策培训和政策解读,指导各区按照要求加强贯彻落实。持续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建设。加强预警信息动态监测和情况处置,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开展2023、2024年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绩效评价、2024年度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民政领域考评,组织开展区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活动验收评估活动。督促各区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及时准确发现困难群众,有针对性提供救助帮扶,全面推进2024年民心工程各项重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持续做好民心工程向群众汇报工作,通过《公仆走进直播间》栏目和天津民政、今晚报等媒体发布相关工作信息,向群众介绍社会救助工作。

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擦亮“津”牌养老“津”字招牌,展现大城市养老温度。打造全生态、专业化的机构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院)10家,继续实施“寸草心”“手足情”公益创投项目,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目前,已建成8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8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院),已在16个区集中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参训人数达1074人次。与此同时,制作了《失能家庭培训手册》和培训视频。印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民心工程养老服务“双十”项目全流程管理的通知》,规范“双十”项目的申报、建设、验收,细化资金、宣介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同时加强对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现场督导;组织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中期评估,对22个项目组织推动、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督导。积极做好向群众汇报工作。局领导带领民心工程责任处室负责同志参加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新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公仆走进直播间--民心工程暖民心》等栏目的采访,汇报民心工程进展,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同时主动协调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工作,9月在中央和我市媒体累计发稿17篇。其中,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民政和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上刊发文章5篇,介绍天津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管理办法;在市级媒体天津日报、天津新闻、今晚报、津云等围绕养老服务刊发文章12篇。今年重阳节,市民心办、市委网信办、市民政局组织开展20项民心工程“主题探访日”活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十余家中央及我市新闻媒体和二十余名网络名人、网络大V现场探访。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