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养老服务业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标准化工作是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是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第一个服务业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风险评估、服务防护、管理要求等内容,划出了养老机构服务的安全“红线”,养老机构必须遵照执行。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基本要求

❖养老机构应符合消防、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建筑、设施设备标准中的强制性规定及要求。

❖使用安全标志应按照GB2893、GB2894的要求。

❖养老护理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应制定昼夜巡查、交接班制度,并对检查、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记录。

❖应制定老年人个人信息和监控内容保密制度。

❖应防止在养老机构内兜售保健食品、药品。

❖污染织物应单独清洗、消毒、处置。

❖老年人生活、活动区域应禁止吸烟。


安全风险评估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前应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进行服务安全风险评估。

❖服务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噎食、食品药品误食、压疮、烫伤、坠床、跌倒、他伤和自伤、走失、文娱活动意外方面的风险。

❖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阶段性评估,并保存评估记录。

❖评估结果应告知相关第三方。

❖应根据评估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服务防护

防噎食

❖应为有噎食风险的老年人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食物。示例:流质、软食。

❖有噎食风险的老年人进食时应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或由工作人员帮助其进食。


防食品药品误食

❖应定期检查,防止老年人误食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发现老年人或相关第三方带入不适合老年人食用的食品,应与老年人或相关第三方沟通后处理。

❖提供服药管理服务的机构,应与老年人或相关第三方签订服药管理协议,准确核对发放药品。

❖发生误食情况时应及时通知专业人员。


防压疮

❖应对有压疮风险的老年人进行检查:皮肤是否干燥、颜色有无改变、有无破损,尿布、衣被等是否干燥平整。

❖预防压疮措施应包括:变换体位、清洁皮肤、器具保护、整理床铺并清除碎屑。

❖应对检查情况予以记录。


防烫伤

❖倾倒热水时应避开老年人。

❖洗漱、沐浴前应调节好水温,盆浴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应避免老年人饮用、进食高温饮食。

❖应避免老年人接触高温设施设备与物品。

  示例:开水炉、高温消毒餐具、加热后的器皿。

❖使用取暖物时,应观察老年人的皮肤。

❖应有安全警示标识。

防坠床

❖应对有坠床风险的老年人重点观察与巡视。

❖应帮助有坠床风险的老年人上下床。

❖睡眠时应拉好床护栏。

❖应检查床单元安全。


防跌倒

❖老年人居室、厕所、走廊、楼梯、电梯、室内活动场所应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

❖应观察老年人服用药物后的反应。

❖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起床、行走、如厕等应配备助行器具或由工作人员协助。

❖地面保洁等清洁服务实施前及过程中应设置安全标志。


防他伤和自伤

❖发现老年人有他伤和自伤风险时应进行干预预导,并告知相关第三方。

❖应专人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尖锐物品以及吸烟火种。

❖发生他伤和自伤情况时,应及时制止并视情况报警、呼叫医疗急救,同时及时告知相关第三方。


防走失

❖有走失风险的老年人应重点观察、巡查,交接班核查。

❖有走失风险的老年人外出应办理手续。


防文娱活动意外

❖应观察文娱活动中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应对活动场所进行地面防滑、墙壁边角和家具防护处理。


管理要求

应急预案

❖应制定噎食、压疮、坠床、烫伤、跌倒、走失、他伤和自伤、食品药品误食、文娱活动意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每年至少演练1次。

❖应制定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评价与改进

❖应每半年至少对本标准涉及的服务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评价1次。

❖服务及评价中发现安全隐患应整改、排除。


安全教育

❖应制定安全教育年度计划。

❖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上岗、转岗前应接受安全教育。

❖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每半年应至少接受1次岗位安全、职业安全教育,考核合格率不低于80%。

❖相关第三方、志愿者和从事维修、保养、装修等短期工作人员应接受养老机构用电、禁烟、火种使用、门禁使用、尖锐物品管理安全教育。

❖应对老年人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