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听妈妈的话 │ 替天下儿女尽孝

    猜谜语、做游戏、吃美食,正月十五“元宵节”,天津市退休职工养老院里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三科科长孙宁和护理人员与老人一起度过了欢乐时光,老人高兴地举着制作好的灯笼,一个个满脸笑容。



    面对疫情,市级公办养老机构迅速实行封闭管理,筑牢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工作在养老服务一线的所有同志,夜以继日,舍弃“一家”,守护“一院”。春节期间,陪伴老人一起过年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护理员,大部分都是女性,他们一直秉承着“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老人养老”的初心,温暖着老人的心,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4岁的护理二科负责人范丹丹,在第五老年公寓工作4年了,从封闭管理开始,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老护理工作中,检查落实各项消杀、不间断巡视查房、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学习文件、组织老人活动、与家属视频联系……她还积极参与一线工作,为老人送三餐膳食、发药、涂药、助便等,从早晨7点一直忙到深夜。拉萨道院有110余名老人,其中90岁以上的接近30人,老人分住在四层楼,每天爬多少层楼梯,连范丹丹自己也记不住,可她的手机步数不会骗人,平均每天都在15000步以上。




    与范丹丹一样,崔洁雯也是天津市养老院养护二科六楼的“主心骨”,只要她在,老人家心里就踏实。崔洁雯被称为“最年轻的老护理员”,35岁的她已经在市养老院工作15年整了。封闭期间,崔洁雯下班回到单位宿舍后没多久,六楼的呼叫器响了,她深知,呼叫器就是六楼的生命线。崔洁雯跑到李奶奶房间后,得知她的腰不得劲儿,突然坐不住了,先叫来巡诊大夫,并与家属取得联系。大夫建议转天照片子看一下,崔洁雯遵医嘱给老人贴上膏药,李奶奶的疼痛感减轻了一些,慢慢地睡着了,原本已经下班的她和同事忙活了多半宿。转天上午,崔洁雯又推着李奶奶照了片子。崔洁雯常说:“我对待老人就像对待我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我和他们有感情,不上班的时候,在家里也惦记他们。”



与一般市级公办养老院不同,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里百分之八九十的老人都是失智老人,护理二部主任杨志莉认为,老人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护理过程中注意细节最重要。52岁的杨志莉需要管理百余名老人,每天最少巡视5次,“主要是担心老人的健康,护理必须到位,喝水量必须到位,吃饭必须到位,如果哪个环节有问题要马上沟通。”



    封闭期间,老人想家,养老院职工、护理员在照顾老人起居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疏导老人情绪,增加他们与家属的视频次数,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在天津市第三老年公寓,学中医出身的护理部副科长李馨在过年时就给老人带来了小惊喜,当她把院领导和老人家属提前录制的拜年视频给老人播放时,很多老人都流出了幸福的眼泪。春节期间,李馨和同事还给近20位本命年的老人准备了小老虎玩偶,还给老奶奶送了“聚宝盆”头花,并帮她们戴在头上,老奶奶们高兴极了。




    在天津市退休职工养老院,为了努力疏解老人的情绪,孙宁的同事给老人表演了快板,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口罩要带好啊,咱把洗手当回事;严防死守,咱人人都有份儿……”朗朗上口的词儿,正是孙宁和同事一起编写的,老人们听完快板后,都挺高兴的,给表演者举起了大拇指。





她们既是女儿,也是妈妈





    市级公办养老院的一线女性护理员,在养老院像女儿一样尽心尽力照顾老人;而在家里,她们既是女儿,又是孩子的妈妈。尽管封闭管理,工作人员在机构内居住,但隔墙不隔爱,她们通过视频告诉家人自己的职责使命,与母亲、孩子拜年,让亲情实现“云传递”。


    第五老年公寓的范丹丹,她的爱人是医务工作者,也处于封闭式环境,家里上二年级的孩子就交给了姥姥、姥爷照看;市养老院崔洁雯的孩子也上二年级,她总是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告诉她过几天就回,可是说话总不算数……这一切的背后体现的则是民政人的担当和作为。


    退休职工养老院的孙宁和第三老年公寓的李馨,今年同为41岁,她们家里都是两个孩子。孙宁的公公得了脑梗,身体正在恢复中;而李馨的妈妈在去年底刚做完膀胱结石手术,今年1月份出院就赶上了疫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俩依然选择了坚守和付出。


    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的杨志莉,孩子已经长大了,她觉得最亏欠的就是爱人。自从在公办养老机构工作以来,尤其是疫情封闭之后,她的爱人承担了很多,做家务、照顾两边的老人,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放心吧,家里有我,你都不用管。”每次听到爱人这么说时,杨志莉心里总不是滋味。


    杨志莉爱人的责任与担当,正是很多从事养老工作民政人家属的缩影,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奉献,才支撑起一群能够打硬仗、打胜仗的养老阵地“娘子军”。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