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市民政局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市民政局认真对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紧盯服务对象所急所忧所盼,坚持比用心、比尽责、比事功、比创新,在养老、救助、殡葬、社会组织服务等业务领域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切实落实到提升民政服务的每个细节之中。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课题,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大城市养老格局,市民政局开展了“关爱老人”照护行动此项工作以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切入点,推动专业照护服务惠及重度失能老年人,提高老人生命质量,为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托底”。市、区民政部门积极联动,指导纳入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的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实施关爱行动,落实服务项目和标准,用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今年下半年起,经申请、评估程序后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参保人员,其相关护理产生的费用将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切实减轻经济负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民政局与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开展了以青少年志愿服务老人为内涵的“寸草心”行动和以低龄、健康老人志愿帮助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等老人的“手足情”行动。通过就近就便、自愿结对的志愿助老服务,培育青少年孝老爱亲、向善向上的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擦亮做强天津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品牌。

困难群众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人,也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关心关注的群体。为了更好保障好这一群体,市民政局将社会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寻亲等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需求,创新探索、精准施策。在社会救助领域,强化“党建+社会救助”,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加大走访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积极推动村(社区)基层自治组织落实党组织社会救助责任,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社会救助站(所)。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组织捐赠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源,为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人员提供日常照料、清洁卫生、送医陪护、精神抚慰等服务类救助。推动建立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跟踪”模式,加强动态监测预警,优化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核实机制,主动查找、发现群众致贫风险,推动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加快构建资源统筹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运用多维认定方法,建立综合性救助方案。提升特困人员生活质量,使其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得到基本保障。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发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社会救助更加规范、便民、透明。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上,开展“在站寻家、让爱回家”实践活动,增加寻亲频次,加大与公安部门、今日头条、全国救助寻亲网合作,指导有寻亲需要的家庭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寻找失散家人,帮助更多滞留人员踏上回家的路。

“人人是窗口,人人都要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做贡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民政局坚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加强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方法,推出了社会组织登记“零跑动”服务。全面推动“一制三化”改革,实施信用承诺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运用“好差评”制度,综合提升服务效能。为方便申请人完成社会组织登记业务网上办理,针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及电脑操作有困难的申请人提供“一对一”专人对接,帮助他们完成网上注册、材料上传等手续,通过EMS邮寄办理结果,手把手当好申请人的“小助手”。开通社会组织登记网上网下通办,特别是为老年人保留传统线下办理业务渠道并提供现场指导。在市政务办驻民政窗口摆放社会组织登记“零跑动”服务内容清单,让申请人一目了然看懂会用民政高质量便捷化服务。

清明时节雨纷纷,民政服务再升级。今年清明节,全市重新开放现场祭扫,同时融合线上线下双渠道,为群众提供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祭扫服务,全程突出一个“暖”字。为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规定,又满足广大群众的祭扫需求,市民政局花心思、下功夫提前筹备清明期间各项工作,先后推出预约祭扫、线上祭扫、全时全域家庭追思会、集体代祭、代拭墓碑、骨灰代葬代撒等多项服务,满足群众到场祭扫需求和远程需求。推出“清风行动——都市文明∙集体共祭”系列活动,通过21场集体共祭,推广文明、绿色、简约祭扫方式。市属殡仪馆还在指定区域加开集体共祭循环场次,配备免费的祭扫用品,设置播放文明祭扫追思词、点燃电子蜡烛、集体拜祭等流程,让市民们无需报名即可免费参加。为了满足不到现场祭扫的群众的思亲之情,同时鼓励更多群众居家“云端”祭扫,市民政局还开通了各类网上祭扫及代办服务。市属各殡葬服务单位组织职工对安放、安葬在本单位的逝者举办集体代祭追思,通过诵读追思词、鞠躬行礼、集体默哀、书写追思卡、悬挂丝带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克服清明祭扫人员多、服务接待压力大等困难,对安葬在本园区的8万2千余座逝者墓碑进行擦拭。各类网上便民服务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群众通过网上祭扫,可以在线创建纪念馆、撰写悼文、敬献鲜花,打开“家庭追思会”引导视频可以开展追思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津心办APP、“天津市殡仪服务”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办理网上骨灰续期和骨灰迁移网上预约。在这春风拂面的清明,群众满足了祭扫先人的愿望,心中渐渐扫去疫情带来的阴霾,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民政的暖心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