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局党组号召,全面动员、立即行动、干在一线、无私奉献,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展现出无畏逆行的为民爱民本色。
用行动践行诺言用大爱诠释价值牢牢锁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王田玉,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多年来,无论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他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想在前面,干在实处。面对突发的疫情,他坚持靠前指挥,将应急处置工作作为为人民生命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年近60的他,用忘我的工作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牢牢锁住了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骨和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田玉敏锐地意识到势态的严重性,第一时间研究决定补充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大年初一,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第一时间从蓟州老家返回单位,连夜电话连线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再部署,一整套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和操作规范迅速出台,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做好疫情期间清明节祭扫服务,他又提前着手,提出了网络祭扫、清风行动进家庭等多项思路举措,并主动协调多个市级部门,打通壁垒环节,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群众足不出户祭扫需求。

当应对疫情这道考题摆到了即将退休的王田玉面前,他选择迎难而上,决心要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确保各项预案落实落地,他先后6次到有关单位查看现场物资筹备和工作部署情况;对应急处置工作的每个环节,他都反复推敲思考,逐一细化,为了检验预案实际效果,他不打招呼组织实战演练。每次应急处置任务他都亲自上阵指挥,确保处置工作平稳有序。他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制定了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三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指引,为做好后续疫情防控善后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任务最重的那段时间,他连续几个昼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身体顶不住就靠药物支撑,全然不顾自己已近花甲的年纪。

工作中的王田玉一丝不苟、细致严谨,但每当同志们生活遇到困难时,他又像长者一样关怀慰问,尽己所能给予帮助。这次疫情发生后,为了保障好一线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他多次到应急处置场所、隔离观察休养区域实地查看,从生活环境到后勤服务,细致入微了解每个环节;他定期与隔离观察和备勤人员视频连线,询问他们身体和生活情况;春寒料峭,他多次慰问一线干部职工家属和分散在全市各区的二十几名下沉社区干部,送去防护物资和慰问品,更带去组织的暖心问候。
王田玉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疫情前也只有周末不太忙时才回到蓟州的家中,疫情发生后他更是每天坚守岗位,家中大事小情更只能由身患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的妻子承担,对于家人他亏欠了太多。但他无怨无悔,他用实际行动向组织承诺,党和人民的召唤就是他无声的动力和责任。

王田玉就这样用他的人格魅力,身体力行、细致耐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着殡葬这支不能被过多关注、不能被过多宣传的队伍,默默地用行动牢牢锁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为人民尽责,为事业尽瘁。
三点成面筑防线专心致力战疫情
王明强是事业处业务二科科长,负责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同时他也是卫南洼土地工作专班成员,负责诉讼、土地清理及国有资产利益维护等工作。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项工作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便是在疫情下,也需要大量户外工作。而最难忘的一次,还要从那次骑着共享单车扫街说起。
2月11日上午11点,接市民反映,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乞讨人员在卫津路八里台桥附近垃圾箱内捡拾垃圾。疫情当前,拾荒人员缺少防护,自身健康安全没有保障,也是疫情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源。事业处业务二科科长王明强接到指令,限时找到这名流浪救助对象,早日施救。
据监控视频显示,这名流浪乞讨人员在南开、河西、和平三个区交界处,王明强当即调度市救助管理站到视频线索周边搜寻,并启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四级网络,市救助管理站、三个区的街道、居委会、社区网格员联动开展拉网式搜寻。然而此人行踪不定,搜寻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当晚21时,他紧急联系市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启用“天眼”技术,调取沿途的所有摄像头,逐帧排查,终于在凌晨三点抓取了该人突然回眸的一帧图像,锁定了较为清晰的面孔,搜寻工作出现转机。
2月12日,他一边让同事朱娜继续与图侦干警连线沟通,通过监控录像分析拾荒人行动轨迹,一边骑着共享单车,沿着行动轨迹路线进行地毯式搜寻,并协调市救助管理站、所属街道和社区网格员展开巡查并对重点区域布岗蹲守。
2月13日一早,视频追踪发现此人近期曾5次翻墙进入大沽南路某小区,疑为其居住地。王明强立即赶往该小区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和照片比对工作,证实了小区确是其居住地,经分析该人已再次上街捡拾垃圾。王明强马上协调市救助管理站、和平区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驻社区民警开展街面地毯式排查,并协调公安部门利用“天眼”和无人机协助搜寻。中午11点,历经四十八小时的艰苦搜寻,终于在海光寺十字路口找到这名拾荒者,并将其进行了妥善安置。这次民、警联动防疫得到了市领导的认可,彰显了民政人在疫情防控和困难群众救助的精准性和行动力,王明强说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疫情面前,处处是战场,心怀大爱之心,践行党性修养,作为一名民政人,王明强将继续执着前行。
老骥伏枥守土尽责
在局系统这次的下沉社区干部中,有不少人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党员,他们克服家庭、身体等重重困难,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上,让“民政蓝”成为社区疫情防控中坚力量,也成为老百姓心中可以信赖的一面旗帜。来自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的58岁的范成波就是其中一员。
范成波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2002年转业进入民政系统,年轻的同事称呼他“范伯伯”,年长的则亲切地叫他“老范”。老范是出了名的好人,为人忠厚热情,谁有困难他都伸把手帮一下,对年轻人传帮带总是倾囊而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疫情发生后,老范主动请缨到社区执勤,作为第一批下沉干部派到河东区阳安里社区参加疫情防控,上岗第一天,他就主动对社区党委书记说:“我愿意承担疫情防控期间的难活累活,请您尽管安排。”
共同战疫
范成波值岗的点位就在他居住的小区,人员情况比较熟悉,上岗第一天,他早早来到点位,熟悉五步法,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耐心劝导居民尽量少出门,不聚集,严格按照要求对进出小区车辆、人员发放出入证及车证,测量体温,严防死守把好小区出入口,并协助物业做好返津人员的登记、扫码、签写协议书等工作。作为一名老民政人,范成波时刻关注着疫情期间社区困难群体的情况,当得知社区已为困难群体发放了口罩等防护物资,并为生活困难的居民购买物品,他很欣慰,叮嘱社区工作人员要把困难群体的工作做细做实,在值岗期间发现门岗人员口罩紧缺,他立即拿出自己的口罩捐给值岗人员。在站岗中,他及时提醒过往居民戴好口罩,对不戴口罩、聚集聊天等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劝导和制止。此外,他自愿为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捐出自己以前留存的口罩30个。他时常说:“身边的安全,才是大家的安全!”和他一同站岗的同事跟他说:“您年纪大了,站累了就坐会儿吧,有我们呢。”可是他每次都婉言谢绝:“没事,我能行!”其实身边的人并不知道,他常年患有膝关节疼痛,每天回到家都要热敷好久才能缓过来。
共同战疫
老范的社区战疫工作还在继续,他形容是“累并快乐,忙却充实”,还有一年多就退休了,老范觉得能够代表“民政蓝”为这次疫情防控真真切切做点事,苦点累点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