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党组扎实分析研判,强势统筹指导,动员带领民政系统全员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相应局党组号召,全面动员、立即行动、干在一线、无私奉献,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展现出无畏逆行的为民爱民本色。
站好最后一班岗
“孙伯,您帮我把这个弄一下”、“孙伯,外面下雪了,我们想出去玩雪”,这位孩子们常挂在嘴边的“孙伯”,就是天津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科护理员孙亚铧,一位还有不到10天就要退休,却始终坚守在护理一线的“老兵”。他本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在疫情紧张的时候,却依然连续工作了48小时,没有请一天假。科长怕他身体盯不住,强制要他休息,他却说:“我到2月19日就该退休了,就要离开工作岗位了,我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能让养员出现一丝一毫的问题。”始终不离需要的他养员一步。疫情出现后,听着新闻中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看到工作人员每天紧张地消毒,养员们有些不知所措,心中也有了些恐慌的情绪。孙师傅便每天与他们谈心、讲笑话,还指导编排了手语节目,积极想办法化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让养员们的情绪逐渐恢复了正常,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始终用自己的爱和付出守护着养员的笑容与健康。
孙亚铧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员,民政战线还有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用勤勉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干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顾呵护着各种不同情况的养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民政誓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政人加油!

守护老人健康,践行岗位忠诚。
在天津市第三老年公寓,每天都有一个纤细瘦弱的身影在忙碌着,给老人测量体温、开药取药、统计数据、报送信息,门诊、药房,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就是护师刘玉兰。

从22岁来到第三老年公寓至今,刘玉兰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整整16年,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理念,早已扎根在刘玉兰心中。作为院防疫工作人员,刘玉兰从接到任务开始,便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认真做好疫情信息的排查、登记、报告与宣传引导,院里执行封闭式管理,她给每位在家老人拨打电话,逐个沟通,安抚老人及家属情绪。

当单位通知取消春节假期全部返岗时,刘玉兰犯了难:爱人和她在一个单位,如果全部返岗,孩子谁来照顾?公婆去世的早,自己的父母在宝坻,可是现在宝坻疫情严重也不能把孩子送去,托管班也放假了,怎么办呢?刘玉兰急的流下眼泪。
放不下院里的老人,第二天刘玉兰返回了工作岗位,红肿的眼睛却出卖了她的心事。了解到具体情况,院里领导商量后决定,让从事财务工作的刘玉兰的爱人在家里边照看孩子边远程办公。就这样,夫妻俩相互坚持着。
刘玉兰放心不下的还有宝坻的父母,半个多月没休息了,刘玉兰没法照顾父母,心里满是愧疚,只能每天晚上给父母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也给父母报一声平安。
现在,刘玉兰仍然坚守在一线上,她说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磨砺,更是成长的力量。
没有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的壮举,没有救病患脱离苦痛的轰轰烈烈,刘玉兰始终守卫着自己的责任,守护者老人的健康,践行着对护士岗位的无比忠诚。
业务骨干,冲锋在前
“爸爸不在家的日子,你要照顾好奶奶。”这是徐强接到入选第一批应急分队任务后对儿子的叮嘱。
徐强同志是一名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殡葬职工,更是一名无畏的战士,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滨保高速重特大伤亡事故处理现场有他,援助湖北监利“东方之星”轮船翻沉事件善后处理工作有他,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遗体善后处理也有他,每次关键时刻,他都挺身而出,冲在一线。而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殡葬战线同样在接受着疫情防控工作的考验,接受着党和人民的考验,徐强同志又一次闻令而动,主动请缨,加入到某殡葬服务单位特殊遗体处置工作应急分队,用出色的业务水平配合同事完成了我市第一例特殊遗体处置任务。

一次次的迎难而上,逆行出发,徐强用自己的担当、坚守和奉献回应着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待。刚加入应急分队时,有人偷偷的问他:“老徐,你不怕被传染上吗?”,“不怕是假,但这是我们自身工作的职责啊,克服困难也要上。”徐强用最朴实的话语诠释了殡葬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就是命令!殡葬人不退缩、不畏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殡葬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民政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