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河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社会组织杂志、首都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北京市石景山区投资促进局主办的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社会组织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
本届论坛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通过主旨发言、政策解读、行业推介、专家点评等丰富的形式充分探讨行业协会商会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推动功能疏解与行业创新,以此促进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参与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支持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7月29日,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河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共同签订《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作框架意向书》,此次论坛是该意向书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同时也是北京市民政局2016年购买服务资助项目。
来自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全国性以及京津冀三地优秀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优秀会员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及区域协同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巡视员李波就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进行了深入解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文献致辞。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政策处处长段艳红做了题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言。
北京市社团办主任温庆云以《建立社会组织高峰论坛机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主题,天津市社团局局长张宝甫以《发挥协会商会作用,推进产业转移升级》为主题,河北省民管局局长郭百服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做好京津产业承接》为主题,分别对社会组织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天津市河东区副区长门建兴,北京市石景山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唐铭,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招商局局长、推进办主任李如忠做了主题发言。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戴键,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分享了所在社会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行业协会的作用》主题发言。
在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的专题对话中,来自全国性行业协会、北京、天津、河北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负责人、政府代表等分别围绕“行业协会商会推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政府、社会组织、会员企业如何更好合作,促进三地协同发展”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景朝阳,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研究员王金杰分别进行了现场点评。
中国社会报社社长周蔚华现场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报告调研了三地多家行业协会商会,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案例解析,最终形成报告成果,为三地行业协会商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智力支持。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26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在论坛上共同发布了《首届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高峰论坛行业协会商会北京共同宣言》。
此次论坛主持人由社会组织优秀代表中国光大集团工会副主席、北京石景山区现代金融商会会长戴兵,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广西企业商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卢爱任担纲,真正成为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共同主导的一个交流协作平台。
据悉,此次论坛由京津冀三地登记管理机关与中国社会组织杂志一起设计论坛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约束管理体系,论坛组织结构采取“3+6+1”模式,“3”是三地登记管理机关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指导,“6”是六家核心社会组织作为承接日常服务管理事务的运行单位具体运作、组织参与,“1”是中国社会组织杂志作为高端智库进行统筹策划、协调各方发挥核心作用。
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由京津冀三地轮流主办,每年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选定主题,三地登记管理机关的轮值方牵头设计当年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交大会发布。通过定期举办高峰论坛,为三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搭建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战略对话、专题研讨、要事会商、问题切磋、智库交流等工作机制,将论坛打造成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风向标、功能疏解的助推器、产业协同的发动机、建言献策的智囊团。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作框架意向书》中提出的建立三地共同举办、轮流承办的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论坛长效机制的落地。下届论坛将在天津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