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民政》杂志发表文章对天津河西“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经验进行报道。
文章节选:
困境孤独症儿童普遍面临发现、评估、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困难,是困境儿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当前我国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财政部、民政部围绕实现困境儿童“六有目标”(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开展“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指导各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增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可及性、有效性。
试点地区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枢纽作用,运用基层关爱服务网络联动机制,在建立早预防、早介入、早响应闭环服务体系,打造“筛查诊断—康复干预—社会融合”家庭支持链条,搭建“三级网络闭环筛诊+数据比对精准保障+家庭赋能全程护航”服务框架,健全精准识别、分级服务、长效赋能、多方协同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创新经验。《中国民政》杂志持续关注试点进展和工作成效。
天津市河西区发挥未保中心功能,探索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新路径。
天津市河西区民政局把孤独症儿童纳入试点项目重点保障对象范畴,依托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专业力量,启动“星途融光”关爱服务项目,构建“统筹联动+专业服务+社会融合+家庭互助”模式,破解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难、家庭支持弱、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初步探索形成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的“河西路径”。
坚持强力推动,织就多部门统筹联动“一张网”。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全区强化组织协调,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困境孤独症儿童精准关爱服务。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专班,建立由区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健康委、残联、妇联、团区委及相关街道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儿童筛查、康复、教育等动态信息,定期会商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救助和关爱服务政策落地见效。二是依托平台,协同联动。以区未保中心为实体化运行枢纽,搭建由慈善组织、康复中心、高校、科技企业多方参与的资源平台,形成资源互通、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多元共治,汇聚合力。组织开展“我为孩子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吸纳政府机关、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的党支部共同参与学习研讨、入户探访、科普宣讲等关爱服务工作,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的有力助推器。
多举措发力,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在区未保中心设立“星途融光”孤独症儿童工作室,以孤独症儿童需求为导向,围绕潜能激发、社会融入、家庭赋能三个核心发力,形成孤独症儿童“融入有支持”关爱服务体系。一是设计精品课程,挖掘个体潜能。开设10―15人小班课程,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挖掘儿童个体优势,释放儿童情感。探索“普通困境儿童+孤独症儿童+志愿者”共同参与的“1+1+1”融合模式,在活动中安排普通困境儿童担任孤独症儿童的“小导师”,让儿童在成功经验中强化自我认同。二是创造融合实践机会,提升社会融入能力。组织“我陪星宝看世界”系列活动,联动乳品工厂、非遗文化馆等文化科技场所开展研学实践。开展观鸟、植树等自然体验活动。深化京津冀协作,与北京市东城区孤独症儿童进行文化交流,惠及孤独症家庭200余人次。三是推动家庭互助,提供养育指导。在组织儿童活动的同时,设置“家长喘息时段”,为家长组织读书会、心理疏导等活动30余场次,举办家长分享会,推动形成家长情感支持联盟。
深化试点成果,绘就普惠发展新蓝图。一是织密服务网络。以街道未保站、“童心相伴驿站”为依托,建立3―5个“孤独症社区融合驿站”,形成“15分钟疗愈圈”。发起“京津冀孤独症友好空间联盟”,制定2026年目标,即认证50处孤独症儿童友好研学基地,绘制更新“河西区孤独症儿童友好地图”。二是深化专业赋能与文化浸润。联合专业机构,为困境孤独症儿童提供发育评估、“一人一策”发展规划。实施“非遗启星”计划,选拔20名儿童担任“非遗星推官”,搭建“艺术+公益”平台,制作公益纪录片并在公共场所展示,增进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和支持。三是营造包容氛围。推进千名儿童参与“万家融光”主题活动,链接企业、基金会等资源,支持困境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与职业培训,为他们成年后独立生活奠定基础。
民政职业大学副教授杨欣萌点评:
天津市河西区探索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新路径,其亮点在于充分发挥未保机构功能,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孤独症儿童潜能、促进社会融入,为孤独症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加强家庭之间的互助;拓展关爱服务网络从社区“15分钟疗愈圈”到京津冀孤独症友好空间联盟,推动服务从“阶段性帮扶”向“全生命周期融入”延伸。河西区深化试点创新成果的做法,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提供了实践模板。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
邮政编码:300381网站标识码:1200000039
津ICP备19004142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