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名    称 :
市民政局 市文明办 市教委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委 团市委 市老龄办 市少工委 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我市“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000000125735B/2023-00034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民政局
发 文 字 号 :
津民发〔2023〕30号
主    题 :
民政\养老服务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各区民政局、文明办、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团区委、老龄办、少工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和养老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传推广我市“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典型经验,让“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精神薪火相传,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团市委、市老龄办、市少工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我市“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区、各部门要加大助老志愿服务宣传和推动力度,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及时总结和培育先进典型并报送市级相关部门。

市民政局  市文明办  市教委 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委 团市委 市老龄办市少工委

                             2023年9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深化我市“寸草心”“手足情”助老

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两年多来,在全市开展的“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取得了扎实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赓续传承“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精神,总结先进经验,健全长效机制,依据《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天津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构建“津牌养老”志愿服务体系,让助老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发扬光大,现就深化我市“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工作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孝老敬亲传统美德,将助老志愿服务深度融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推进助老志愿服务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激励作用,充分激发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投身助老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生机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助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促进代际和谐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共同营造津城养老、孝老、敬老浓厚社会氛围。

(二)总体目标。到“十四五”末,我市“津牌养老”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相关工作制度机制基本健全,“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全面推进,以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青少年、活力老年人为骨干的助老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市、区两级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全面展开、成效显著,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市老年人享受来自身边志愿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城乡统筹,在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格局和“津牌养老”服务体系中谋划、推进全市助老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体系健全、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公益导向。以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居家的经济困难、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失独、独居老年人为重点,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助老志愿服务,突出公益性,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排头兵、先锋队。

三是坚持项目带动。增强项目运作意识,优化项目设计储备,以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和居家应急救援为重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助力和志愿服务组织、专业社工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实施“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带动全社会不断提升专业、精准助老志愿服务能力。

四是坚持融入联动。搭建更多助老志愿服务平台,立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新时代老龄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少先队工作;主动融入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帮扶、敬老月活动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主动融入社区治理、五社联动和网格管理,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会参与、人人行动的助老志愿服务强大合力。

五是坚持结对互助。通过“个人助个人”“团队助个人”“集体助集体”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学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助老”。以“一助一”“多对一”结对助老为基本形式,形成志愿者与重点老年人基本稳定的服务关系。

二、服务力量

(一)“寸草心”志愿服务力量

“寸草心”核心内涵是“少助老”。其志愿服务力量主要包括:

一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面向本单位、本系统离退休人员和居家社区老年人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二是鼓励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依章程组织志愿者发挥自身专长,优先开展精准助老志愿服务。

三是街道(乡镇)、社区(村)干部要率先垂范、依职履责,面向城乡养老机构、综合体和居家老年人,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四是各大学、中学、小学要组织在校师生为本校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老教师和居家社区其他老年人搞好志愿服务。

五是倡导以家庭为单位,在邻里之间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二)“手足情”志愿服务力量

“手足情”核心内涵是“老助老”,即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其志愿服务力量主要是热爱公益、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年龄一般在60岁至70岁之间;身体好、热情高的老年人,在年龄上可以适当放宽。

三、重点内容

(一)坚持定期探访关爱

以社区、村为单位,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带头,由网格员、专业社工、志愿者负责,充分发挥社工站作用,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走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其他重点服务老年人。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微信群,开设小程序等“互联网+”的多样、快捷手段,了解、掌握辖区老年人个性和共性需求,及时解决或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二)建立健全“三库两册”

“三库”是指:一是需求库。在探访关爱、排查摸底基础上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负责建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库,及时报送街道(乡镇)。二是项目库。由各街道(乡镇)汇总各社区(村)需求排查结果,分析研究本街道(乡镇)养老服务共性需求,形成公益创投项目建议,按季度报送区民政局。各区民政局要深入调研、比对研究,建立健全本区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库,每半年向市民政局报送一次。市民政局依此建立全市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库。三是人才库。坚持少而精、循序渐进,列明相关专家学者、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志愿服务带头人、社会爱心人士清单,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助老志愿服务人才库。

“两册”是指:一是建立四级老年人分类底册。健全完善60岁以上老年人、低龄健康老年人,困难、失能、高龄、独居、空巢、留守、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底册;二是建立辖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底册。以上“两册”要按季度持续更新、逐级上报。

(三)深入推进“寸草心”助老志愿服务

一是发挥党员干部助老志愿服务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党员社区报到”双重机制,发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自身特长和职业特点,就近与经济困难、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结对助老,重点做好日常探访问需、了解民情民盼、及时反馈信息、协调解决困难等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助老志愿服务,动员带动社会组织、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实践助老志愿服务,引领社会孝老、敬老、助老新风尚。

二是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寸草心”助老志愿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将助老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高校学生实践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大学、职业院校和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培训、见习实践“双基地”建设。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文明实践进校园、闪闪红星放光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优先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按照“就近就便、发挥特长”基本思路,推动大中小学师生志愿服务团队与养老机构、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村)结对助老,为机构和社区居家老年人有序开展服务,做到成体系、全覆盖、可持续。鼓励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上门为老教授、老专家服务,结成双向互益的“忘龄交”对子。

学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对参加“寸草心”助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管理、项目发布和活动开展进行直接指导,结合项目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走进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心理抚慰、养生保健、文体娱乐等志愿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成为共青团和少先队重要的实践活动阵地。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要开发、提供适合大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并认真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助老志愿服务。市、区民政和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依托全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服务达到100%的工作机制,就近开展结对助老志愿服务。指导各街道(乡镇)组织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重点老人按需做好居家助老志愿服务。鼓励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疗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专业社会组织,深入养老机构、社区、老年大学等老年人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科普宣传、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向老年人讲解健康知识,指导老年人营养膳食、合理用药。鼓励各基层医疗机构为有需求的、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入户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宣传。鼓励建立老年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指导帮助老年人科学开展各类体育健身项目。

(四)深入推进“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

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由街道(乡镇)统筹,以各社区(村)、网格为基础,加强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招募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助老志愿服务队。各社区(村)要建立健全低龄老年人与高龄老年人结对档案并即时更新,遵循“就近相邻、利于应急”原则,倡导同片区、同楼门、同爱好结对,采取团队包网格、多对一或一对一基本方式,结成“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对子,由低龄健康老年人定期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电话问候、上门探访、聊天慰藉、送餐代购、意外防范、应急救援、反馈需求等服务,协助社区(村)开展其他互助服务活动。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凝聚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组织开展社区(村)居家康复指导、普及膳食营养技能等公益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向农村活力老年人开展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提高增收本领。

(五)实施“寸草心”“手足情”公益创投项目

市、区两级民政部门要统筹布置、全部设立“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创投项目。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街道(乡镇)组织实施本级助老公益创投项目。此项目聚焦全市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和社区老年人护理、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服务,做到年年组织、持续实施,动态调整、量力而行、逐步拓展。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鼓励品牌养老机构、专业社会组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公开竞标,提供系统专业、深入社区、送学上门的赋能培训。以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公益创投护理技能培训、长护险老年人能力评估为抓手,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加强我市护工队伍的摸底调研、规范管理和素质提升,条件成熟时实行备案管理。

鼓励大学、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拓展实践和科研成果,通过调研问需向民政部门提出公益创投创意;通过承接公益创投项目、开设公益慕课、制作公益视频,普及老年人居家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养生、合理膳食、心理疏导等知识;优先支持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主动落实国家和本市明确要求,开拓体现时代特点、满足老年人急需的创新项目。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或爱心企业在民政部门指导下,通过捐资赞助或设计自身公益项目,吸引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实施助老志愿服务。

(六)利用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市、区两级民政和相关部门要利用春节、学雷锋纪念日、重阳节和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点,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统筹安排组织好“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每年在重阳节当月,要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敬老月”活动,广泛组织动员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和家庭个人,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

四、制度机制

(一)完善工作制度。各区由民政部门牵头制定完善本区深化“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实施办法。各相关部门、各街道(乡镇)、各社区(村)完善自身工作制度,在年度工作中要持续推动助老志愿服务,打造务实管用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助老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二)完善对接机制。各区民政局通过本级信息平台,每半年公布一次负责对接责任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和本区养老机构、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名录、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各街道(乡镇)通过本级信息平台,每半年公布一次负责对接责任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各社区(村)负责对接的责任人、联系电话。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各大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区民政部门牵头区文明办、区教委、团区委、少工委组织分片布局、协议对接、整体推进;也可以与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村)自愿选择、自主对接、双向结对。倡导签署结对协议,开展助老志愿服务。

(三)完善培训机制。面向全社会深入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政策措施、问题对策教育,形成广泛共识,凝聚各方合力。将家庭照护者纳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支持有关机构、行业协会开发公益课程并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免费开放。要搞好志愿助老服务带头人、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专题培训和助老志愿者全员培训,常态化进行慈善与志愿精神、理念、服务技能及安全知识等教育培训,强化动态管理。以“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创投项目为牵引,加强对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培训,不断提升公益创投项目设计和规范运作水平。在城乡社区普遍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

(四)完善褒扬机制。普遍建立助老志愿服务登记制度,大力推行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建立健全助老志愿服务激励褒扬机制。将助老志愿服务纳入全市养老、孝老、敬老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敬老文明号”、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评选,选树表彰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对于表现突出的,将推荐参加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评选。推进助老志愿服务纳入天津市自然人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广天津志愿者证,给予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公共服务优惠等礼遇。助老志愿服务记录可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纳入学分管理。参加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需要养老服务时,可以优先享受养老服务。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市、区两级助老志愿服务联席会制度,由市、区两级民政、文明办、教育、财政、卫生健康、共青团、老龄办、少工委组成,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联络员,实行年度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动年度工作,保持常态沟通。民政部门会同老龄办牵头负责统筹推动助老志愿服务。文明办负责把助老志愿服务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要内容,予以指导、支持和推动。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将培养学生志愿精神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范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参加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少工委具体指导学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实施结对助老,建设实践基地,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其他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市助老志愿服务有序开展。

(二)落实资金保障。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将失能老年人照护家庭成员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实施公益创投项目,对助老志愿服务等优质品牌公益创投项目要加强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设立慈善基金等形式对助老志愿服务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

(三)强化典型引领。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发掘典型经验和个人先进事迹,分门别类组织助老志愿服务经验交流和事迹展示、推介参评活动。要加大新闻媒体、“两微一端”和自媒体对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正能量,讲好天津助老志愿服务感人故事,展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温度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