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首页 > 前端复用 > 通用头部
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完善天津市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市委审定,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进行了印发。

《措施》围绕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完善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社会救助工作保障7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规划全市基本建成政策覆盖全面、分层分类格局完善、服务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格局。

《措施》的印发将推动天津市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完善,总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水平。

《措施》主要突出了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救助范围有扩大。适度扩大了救助对象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患重病的困难群众,可按照单人户申请低保;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由16周岁扩大到18周岁。二是救助项目有拓展。在巩固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明确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实施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落实困难群众取暖、水电、燃气补贴政策,健全困难残疾人补贴制度,推进困境儿童保障,鼓励为救助对象购买商业保险。三是管理模式有优化。提出完善村(社区)自治组织定期走访、发现困难群众机制。构建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对特困人员和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每年复审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每半年复审一次。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内容拓宽到支出领域,推动数据分析、动态监测预警和异地核对业务联动,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和精准认定。四是“放管服”改革有提速。开展社会救助事项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改革,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就近受理、全城协办”。依托乡镇(街道)政务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推广应用“津心办”、“津治通”APP,天津社会救助“直通车”微信小程序等,加强与天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数据业务联动,实现群众困难求助“掌上办”、“指尖办”。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措施》的贯彻落实。一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街道(乡镇)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承担低保、特困人员和低收入家庭救助审批,实现社会救助“就近申请、全城协办”,方便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不断提高救助效率。二是持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问需群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为主体,开展社会救助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基层开展“走家入户送温暖 解忧暖心传党恩”专项行动,进一步摸清困难群众底数,强化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三是推动建立“大救助”社会救助信息平台。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低收入人口保障工作要求,加快构建资源统筹的社会救助管理信息平台,将民政、人社、住房城乡建设、教育等政府部门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等开展救助帮扶的各类信息统一汇集,推动建立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无缝衔接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定期救助数据比对,家庭支出数据预警,强化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做到急难救助24小时落地,及时解决群众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主办:天津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2345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苍穹道1号